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69章 出征东北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69章 出征东北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69章出征东北(第1/2页)

以前,在唐朝强大时,契丹人依附唐朝,接受松漠都督一职,在回鹘强大时,契丹人依附回鹘,自称可汗。此时,回鹘已经被唐朝灭掉肢解,契丹趁机独立,并裹挟部分奚族人,成为东北的一个小霸王。

在武则天时期,契丹首领李尽忠与孙万荣就曾经带领族人发动叛乱,多次打败唐军,所以契丹人并不惧怕唐军。

前面两年,唐军先后扫平吐蕃、回鹘,契丹人深知唐军火器的厉害,但是他们也发现了唐军的特点,那就是在白天的远战占优,在近战和夜战战斗力会下降很多,于是契丹人决定搞一次反击。

唐军进入契丹境内后,契丹人坚壁清野,撤往后方,军队隐蔽不出,唐军难以捕捉其主力。为了尽快抓住敌人,李听将所属的6个旅分开部署,一路平行展开向东北方向推进,像耙子一样不给契丹人留下逃脱的机会。

东面还有镇北军,契丹人不敢发动攻击,其西面则没有兵力对其造成威胁,契丹人瞄准了平辽军最西面的一个独立旅,在其夜晚宿营时,发动突袭。尽管留有警戒哨,但是唐军还是猝不及防,被两万多契丹骑兵袭击。

在夜战中,唐军的火炮、火枪威力难以发挥,只能用随身携带的短刀进行反击,只有少量的唐军及时拿起火枪,点燃火绳,开枪反击,但是难阻契丹人的大规模突击,损失惨重。

激战中,有一部分唐军反应过来,拿起炸弹,点燃后扔进契丹的骑兵中,炸死不少契丹人。由于唐军各团距离不是太远,随时可能过来支援,契丹人不敢恋战,在唐营大肆杀掠一番后,便迅速后撤。

次日,李听带着平辽军主力赶到,清点损失,这个旅共战死近两千人,其余三千多人大部分都有伤,战场上留下一千多契丹人的尸体,还被抢走了部分物资。

自唐军对外作战以来,唐军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居然死伤比对方严重,真是奇耻大辱,李听又愧又怒,发誓要让契丹人血债血偿。

刘光颜带领镇北军行到营州,本来打算直接向辽河开进,听说契丹人袭击了平辽军,急忙向北靠拢,准备和平辽军先灭掉契丹,再向新罗进发。两个军团协同作战,唐军对契丹人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李听找来大批投降的奚族作为向导,并派出大量斥候,寻找契丹人的主力。仍然采取平行推进的方式前进,但是夜间设立坚固的营垒,派出大量的人员巡查,火器就近放置,营地内设置大量火堆,随时可以使用火器反击。

两个军团形成扇形包围圈,一路向北推进,契丹人退无可退,再向北就是室韦人和靺鞨人的领地。契丹人也不甘心把自己游牧的草原拱手让人,决定故伎重演,再次发动夜袭。

这次遇袭的是靠中间的一个旅,在营地附近巡逻的斥候发现有契丹骑兵来袭后,迅朝天速射出火药箭预警,营地内的唐军快速反应,拿起火器准备发射。

契丹人刚接近营地,发现唐军已经严阵以待,只能硬着头皮冲进去。栅栏后面的唐军对着冲来的契丹军就是一梭子子弹,营地内的唐军架起大炮,朝着契丹军的方向猛轰。

由于有栅栏阻挡,契丹军无法冲入唐军营内,栅栏后面的唐军不停发射火枪,还有炮弹落到契丹军的后方,前后夹击打的契丹军人仰马翻。连续发起几个冲锋,契丹人根本无力攻破唐军营垒,只能撤退。

远远看到攻杀的信号,李听迅速带着平辽军其他部队赶过来,碰到契丹军就一路截杀。刘光颜则认为,契丹派精兵突袭,后方必然空虚,于是率镇北军直扑契丹人后方的老巢。

进攻唐军营地的三万契丹军,在营地附近就损失不少,一路被围过来的平辽军截杀,沿途又损失了不少,只剩一万多人,只能往后方老巢逃去。

刘光颜带领镇北军经过搜索,终于在北面发现契丹人的老巢,有好几万人,主要是剩余的兵力和家属,能战的只有一万多人。刘光颜率军如削瓜切菜一般,把契丹留守人员打的大败,契丹人纷纷投降。

镇北军刚刚受降,发现逃回的一万多契丹败兵,连忙派人又是一顿火力打击,这帮夜袭的契丹兵倒霉透顶,又死了两千多,赶紧投降。在契丹老巢两次投降的男女老少达四五万人,契丹昭古可汗也被抓住,契丹人彻底失败。

不久,李听带着平辽军也追过来,发现刘光颜的镇北军已经受降,控制住了局势。两军统领商议了一下,李听强烈要杀一批契丹人,为死去的唐军报仇,刘光颜则认为除去首恶即可,其他人只要投降,尽量减少杀戮。

经过反复磋商,唐军决定杀掉以昭古可汗为首的几十个反唐的首领和将领,没收大批牛羊作为唐军军需物资,把契丹人分成六个部落,扶持亲唐的贵族作为首领,要求他们必须效忠唐朝,每年称臣纳贡。

待妥善处理了契丹的事务后,由幽燕道暂时接收、管理奚族和契丹的地盘,两军按照原先的任务,继续向东进军。

这次对契丹作战,本是平辽军的任务,但是因为李听的麻痹大意,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而镇北军则因为处置得当,一举端掉契丹的老巢,刘光颜立了大功,李听只能怏怏而去。

两军共同行军至辽河,按照先前区分的任务分开,平辽军沿辽河向北,按照计划进攻渤海国,镇北军渡辽河向东,准备扫平辽东沿线势力后,进攻新罗。

李听带领平辽军沿辽河北上,行至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就到了渤海国的地面,渤海国的守军早就知道了唐军的厉害,主力提前撤离,扶余城只有一些老弱病残,唐军来了就投降。李听这次学精了,抓几个熟悉渤海国情的官员,详细询问,知道情况后再用兵。

平辽军在扶余城完成补给后,在渤海俘虏的带领下,部队向东行至渤海长岭府(今吉林梅河口一带),这里的守军和扶余城差不多,也是早早撤退,留下一个空城。

李听又抓了一些俘虏,询问情况,知道再往北走,就到了渤海国的腹心地带,经显德府(今吉林敦化),即可到达渤海国都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李纯给李听的任务就是破契丹、占渤海,前面契丹一战,李听损兵折将,还被刘光颜分走了不少军功,气的李听半死,这次独立作战,他决心一定要彻底拿下渤海国,挽回颜面。

平辽军在长岭城简单补给以后,平辽军继续沿着辉发河北上,向显德府进军。渤海国大部分都是山区,一路上山高林密,道路崎岖,猛兽出没,平辽军吃了不少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出征东北(第2/2页)

为了一世英名和军功荣誉,李听是咬着牙,带着部队一路北上。按照俘虏所带的路线,李听带平辽军过松花江,到达蛟河镇,准备翻越威虎岭攻下显德府。

渤海人自知打不过唐军,本来以为让给唐军一些地盘,唐军就会退走,没想到唐军继续朝其中心地带进发,彻底麻爪了。在渤海国,显德府又称中京,是仅次于龙泉府的存在,一旦丢失,其挨着的龙泉府也将不保,渤海人这次是没法退了,只能抵抗。

蛟河镇与显德府之间的威虎岭,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也是一道险关,渤海人准备凭借天险,与唐军在此决战,打退唐军的进攻。渤海人集中了3万精锐,在威虎岭凭险固守,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设置了大批弓箭手,专等唐军来攻。

唐军刚开始发动试探性攻击,上面的滚木礌石就砸下来,堵住了前进道路。由于山路难行,李听将大炮留在了扶余城,只带了一些轻便的小炮和火枪、炸弹。

对于这种山间隘口,单纯的小炮轰击难以造成实质性的突破,李听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方法。主力在正面牵制敌军,派出两个千人的分队,利用山间小路,翻山越到敌人侧后,利用火枪和炸弹对敌军发动攻击。

渤海军把主要防御方向设置在了前方,面对侧后的攻击缺乏有效手段,手里的弓箭,不管是射程还是射速都难以和火枪对垒,只能是被动挨打。

趁着渤海军两面受敌,李听在正面也发起了攻击,前面由少量人员带着护盾在前方开路,其他人员占领有利位置进行掩护,交替前进。仍有一些渤海军往下投滚木礌石,唐军的炮手、枪手专门盯着这些敌军打,露头就打,搞的山上的渤海军死伤惨重。

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山上的渤海军陷入了困境,如果继续死守可能有被困死的危险。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渤海军利用地利的优势,熬到了天黑,然后收缩兵力,在次日黎明进行突围,沿小路朝显德府狂奔而去。

平辽军对地形不太熟悉,所以并不追赶,集中力量清理道路上的滚木礌石,然后迅速通过威虎岭,直扑显德府。在威虎岭设伏的渤海军逃到显德府后,与城里的守军汇合,准备在这里据城死守。

显德府离龙泉府较近,是渤海国的战略要地,渤海军极有可能进行增援,李听决定来个围点打援。平辽军留一半兵力围困显德府,一半兵力在显德府东北方向渤海军来援的必经之路上,选择有利地形设伏。

显德府是龙泉府的重要屏障,不得有失,渤海军派出2万多人过来增援,唐军派出的斥候,立即回报李听。

李听率军在一个山间的谷地早就埋伏好了人马,待渤海军到达后,唐军各种火器齐发,炸弹也被扔出来,打的渤海军死伤惨重。渤海军本来还想恃勇冲击过去,尝试了几次,根本不是对手,留下一堆尸体,狼狈逃回龙泉府。

援军撤了,李听留下部分兵力防止渤海军二次增援,主力开始集中攻击显德城。显德城共有4万多渤海军防守,但是除了弓箭之外没有其他有效的反击武器,只能是依靠城池抵抗。

李听让平辽军在距离城墙五六十丈左右的位置设置一道防线,炮手、火枪手在防线后对着城上的渤海军射击。

这个距离恰好是弓箭的射程之外,渤海军射出的弓箭大部分掉落在半途,只有极少数射过来也被盾牌挡住。经过小炮和火枪的连续密集射击,城上的渤海军死伤惨重,再也不敢露头射击。

唐军采取两人一组的方式进行搭配,一个人拿着大盾牌进行防御,一个人拿着火枪在盾牌后射击,两人配合缓慢向城墙推进。

唐军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渤海军露头用弓箭射击唐军,这时唐军拿枪的士兵集中火力射击露头的渤海军。谁露头谁挨打,搞得渤海军难以发起有效反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向城墙附近缓慢推进。

唐军的攻击梯队在城门两侧地段聚集,打的城门两侧渤海军只能躲在城墙后侧,这时唐军推着撞车来到城门附近。有些渤海军看到唐军试图破门,还想朝下面扔石头、火油,刚一露身,就被附近的唐军来个集射,打成了筛子。

在城门外唐军的保护下,几十个唐军推着撞车猛烈撞击城门,经过多次冲撞,城门被撞开,唐军拉出撞车,先是对着城门内一阵猛射,打退城门附近的渤海军,然后组织人马城门内进攻。

城内的渤海军聚集在城门附近的建筑后面,拼命朝城门方向射箭,城门处的唐军则用火枪向里射击,由于城门狭小,唐军难以展开,被城内的渤海军弓箭压制住,难以有效推进。

李听发了狠,干脆调来不少火药,埋在城门口两侧,而后撤出城门附近的唐军。

唐军点燃火药后在远处观望,只听一声巨响,城门两侧的城墙被彻底炸塌,城门上的渤海军不是被炸死就是摔死。唐军再用小炮对着城门附近的渤海军一阵猛射,又射杀一批渤海军。

看着城门附近反击的渤海军越来越稀少,唐军再次组织兵力,越过倒塌的城墙向城内攻击,相互配合着沿城内主干道向前推进。

刚开始还是有些渤海军射箭反击,但是被唐军密集的火力压制,敢于反击的渤海军纷纷中枪倒地。随着入城的唐军越来越多,唐军的火力越来越猛,渤海军被迫退守到显德府衙等几个重要据点。

唐军扫清其他地方的渤海军后,将显德府衙和其他据点层层包围,不断用火器猛射,府衙内的渤海军支撑不住,最终被迫投降。

李听拿下显德府以后,为了减少渤海国后续的抵抗,决定采取怀柔措施,善待投降的渤海军,并派人到龙泉府招降。

渤海国王大言义和众臣商议后,觉得渤海国很难打退唐军,决定有条件投降,就是渤海国以附属国的身份向唐朝臣服。

按照朝廷的意见,投降的国家都是要肢解掉,不可能留下完整的国家,这样即使臣服,后面也可能反叛,李听决定再打一仗,打掉渤海军的幻想。

渤海国在显德府的降军,李听决定进行收编,对他们开出了较好的条件,只要是真心投降的将领,原级任用,愿意加入唐军序列的士兵,全部接收。

为了调动这些降军的积极性,李听跟降军将领讲明前景,后续唐军消灭渤海国以后,会分解成好几个小国,这些降军将领可以各领一方,只要向唐朝称臣纳贡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