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燕宫阙:凰途逆袭 > 第五十九章 兰台夜话 心照宣

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五十九章 兰台夜话 心照宣

簡繁轉換
作者:魔幻霸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6:50 来源:源1

第五十九章兰台夜话心照宣(第1/2页)

漕运新策的试行,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朝堂激荡起层层涟漪。靖王萧景玄虽以沉稳老练的姿态初露锋芒,赢得了永和帝的些许认可与部分中立官员的观望,却也彻底将自己置于了风口浪尖。暗处的敌人并未因一次挫败而收手,反而因其展现出的威胁而更加蠢蠢欲动。

靖王府·深潭微澜

解禁后的靖王府,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萧景玄依旧那副淡泊模样,每日按部就班上朝、应卯,闲暇时品茗赏画,与文人雅士唱和,仿佛之前漕运风波与废太子之死的惊险从未发生。

然而,只有最核心的心腹如顾昀等人知晓,府内的戒备比以往森严了数倍,暗中的情报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

“殿下,‘影’已经查明,那个与内府库管事勾结、试图通过宫苑修缮渠道夹带物资的,确实是齐王旧部一条线上的人,但他们非常谨慎,抓到的小鱼小虾所知有限,真正的核心人物隐藏极深,且似乎……与宫外某些世家有若即若离的联系。”顾昀低声禀报,面色凝重。

萧景玄执黑子,在与自己对弈的棋盘上落下一子,声音平静无波:“意料之中。经此一事,他们只会藏得更深。暂且不必打草惊蛇,盯紧即可。我们的重点,要放在朝堂之上,放在……真正能定鼎乾坤的地方。”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兵部那边,近来可有动静?”

“回殿下,我们的人注意到,王首辅的一位远房侄孙,原在兵部武库司任主事,近日活动频繁,似乎有意争取北疆一批军械换防的督办之差。还有,几位与王氏交好的将领,近来也常出入首辅府邸。”

萧景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王崇焕这只老狐狸,终于忍不住要将手伸向军权了。边患未靖,军械、粮草乃是重中之重,他倒是会挑时候。”他指尖摩挲着温润的棋子,“让我们的人,想办法拿到这次北疆军械换防的详细清单和预算章程。记住,要不着痕迹。”

“是。”顾昀领命,又道,“殿下,墨琛先生身体已大致康复,他托人传话,说关于当年科举案,他想起一些可能与王崇焕门生有关的细节,希望能面见殿下。”

萧景玄神色一肃:“先生大病初愈,不宜劳动。你亲自去一趟,务必确保先生安全,将线索详细记录带回。沈公之冤,昭雪之日,不会太远了。”他望向窗外渐浓的夜色,眼中是志在必得的决心。他需要更多的力量,也需要宫墙之内,那双最明亮的眼睛,为他看清迷雾中的陷阱。

司制司·暗香浮动

宫内的日子,在看似平淡的流程中悄然流逝。沈青澜凭借其卓越的能力与公允的处事,在司制司的地位愈发稳固,张司制几乎已将大部分权责下放于她。

自上次冒险传递消息后,沈青澜行事愈发谨慎。她并未再主动深入探查内府库与兵仗局的勾连,但却利用统筹各宫用度分配的职权,建立了一套更细致的物料稽核流程,要求凡超出常例或用途不明的申领,必须附上详细说明并经她复核。此举看似是为了整顿司制司内部,提高效率,实则在不动声色地收紧可能被利用的漏洞,并借此观察各宫动向。

一日,她在复核一批送往含章殿(一位年轻皇子居所)的额外陈设用度时,发现其中申请了一批数量不小的上等松烟墨和特制宣纸,理由是“殿下勤学书画”。这本无不妥,但沈青澜记得,含章殿那位皇子年方十岁,启蒙未久,且素闻其性情活泼,不似沉溺书画之人。她留了心,并未立即批复,只命手下女史暂且压下,言说需核对库存。

她并未将此事直接与阴谋关联,但多年的宫廷生活磨砺出的直觉告诉她,任何异常都值得留意。她将此事以寻常公务的口吻,夹杂在其他几条司制司日常事务中,通过揽月阁的渠道传递了出去。她相信萧景玄的敏锐,能从中捕捉到可能需要的信息。

同时,她也在暗中留意长春宫的动静。德妃虽已失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且其怨毒之心,绝不会因一时沉寂而消弭。

揽月阁·尺素心期

夏夜微风,带着一丝白日未散的暑气。沈青澜再次来到揽月阁石室。机关轻响,她取出的不仅有其回信,还有一本薄薄的、用蓝布包裹的书册。

展开信笺,他的字迹依旧峻峭,先是对她建立稽核流程的举措表示赞赏,称其“思虑周全,防微杜渐”。随后,他提及朝中关于北疆军械换防的争议,语气平淡,但她却能从中读出其下的暗潮汹涌。关于含章殿用度异常,他回了一句:“已知悉,会留意。卿之敏锐,常令吾惊叹。”最后,他写道:“暑气渐盛,宫室闷热,偶得民间解暑药方一册,或于卿有所助益。万望珍重,心静自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九章兰台夜话心照宣(第2/2页)

沈青澜拿起那本药方册子,翻开一看,里面不仅记录了许多实用的清热解暑方子,还在一些药材旁边,用极细的笔做了不易察觉的标记,似乎另有所指。她仔细辨认,发现那些标记旁的药材,大多具有安神、解毒或调理气血之效。他是在借这本药方册子,提醒她注意饮食、提防暗算,并给她提供一些可能的应对之法?

这份隐藏在寻常关怀下的深切担忧与周密保护,让沈青澜心弦微颤。她将册子小心收好,然后提笔回信。她并未多言自身,只将近日观察到的、各宫用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包括长春宫用度虽减,但某些特定药材的申请却未减少等)条列清楚。最后,她斟酌片刻,写下:“殿下所赠药方,甚为实用,感念于心。朝局纷扰,殿下身负重任,亦请善加保重,妾在宫中,一切安好,勿念。”

“妾”之一字,她以往通信中从未用过。此刻写下,仿佛有一层无形的纱被轻轻揭去,露出了底下悄然滋长、日益清晰的情感。将信笺封好传递,她的心湖,因这无声的确认,泛起了阵阵涟漪。

朝堂·风雨欲来

几日后的朝会上,关于北疆军械换防的争议果然摆上了台面。兵部提出方案,由武库司主事王叡(王崇焕侄孙)负责督办此次换防。理由是其“精于庶务,熟悉边情”。

立刻有官员出列反对,认为军械事关边防安危,责任重大,王叡资历尚浅,恐难胜任,建议由更富经验的将领或官员负责。

双方争论不休,矛头隐隐指向了王崇焕任人唯亲。

萧景玄静立班中,并未立即发言。他在等待时机。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时,一位素以刚直著称、且与王氏并无瓜葛的御史,突然出列,呈上一份弹劾奏章,直指王叡在以往负责军械采买中,有“以次充好,虚报价格”之嫌,并附上了一些模糊但指向性明确的“风闻”证据。

这无异于在沸腾的油锅中滴入冷水,朝堂瞬间炸开。王党官员纷纷驳斥,称其污蔑构陷。

永和帝面色阴沉,目光扫过争执的双方,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萧景玄身上:“靖王,此事你如何看待?”

萧景玄出列,躬身道:“父皇,北疆军械,关系将士性命与边境安稳,确需慎之又慎。王主事是否胜任,儿臣不敢妄断。然御史风闻奏事,亦是职责所在。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争执人选,而是需确保此次换防的军械质量绝无问题,流程清晰可查。或可增派监察人员,全程监督,并严核预算明细,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如此,既可不耽误边防大事,亦可堵悠悠众口。”

他这番话,看似公允,不偏不倚,既未直接否定王叡,也未支持御史的弹劾,却提出了一个让王党难以拒绝又暗含制约的方案——你要用人可以,但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监督和审查。

永和帝沉吟片刻,显然觉得此议甚妥:“准奏。北疆军械换防之事,着兵部按例办理,增派户部、工部官员协同监察,预算明细需经三方核验。若再有差池,严惩不贷!”

王崇焕站在文官首位,垂眸不语,面色平静,但宽大袖袍下的手,却微微握紧。萧景玄这一手,以退为进,不仅破坏了他安插亲信、完全掌控此事的图谋,还顺势将监督权分薄了出去。这位靖王殿下,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

尾声·心照不宣

退朝之后,萧景玄缓步走出金殿,阳光有些刺眼。他能感受到身后来自王党方向的、那些冰冷而审视的目光。但他并不在意。经此一役,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又重了一分,并且成功地在关键的军务领域钉下了一颗钉子。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王崇焕绝不会善罢甘休,宫内的暗流也并未停歇。但他不再是孤身奋战。他有逐渐汇聚的力量,有宫外墨琛先生这样的清流支持,更有宫内……那颗与他心心相印、聪慧坚韧的明珠。

他抬眼望向重重宫阙,仿佛能穿透那朱红高墙,看到司制司内那个伏案疾书或凝神思索的身影。揽月阁中那句“妾在宫中,一切安好,勿念”,如同夏日清泉,熨帖了他因权谋争斗而略显疲惫的心。

而宫内的沈青澜,很快也得知了朝堂上关于北疆军械风波的结果。她抚摸着那本药方册子,唇角微扬。他再次化解了一次危机,并且做得如此漂亮。

她走到窗前,庭院中的石榴花开的正艳,如霞似火。她知道,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们的心,因这一次次风雨中的相互扶持与无声告白,靠得愈发近了。在这充满倾轧与算计的深宫朝堂之中,他们彼此是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慰藉。未来的路,他们将携手,一步步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