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51章 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51章 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51章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宋江击败方七佛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以马军死死咬着方七佛掩杀。

追到崇德时,姚平仲和刘光世追上了方七佛,两军相接,战激烈。

方七佛五军具乱,甚至就连方七佛都差点被姚平仲给生擒活捉。

没办法,方腊义军以步兵为主,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宋军马军的铁蹄和锋利的马刀,

所以他们很快便溃散,纷纷向杭州城逃跑。

方腊得到消息后,听了汪公老佛的建议,下令:溃军不得入城。

方腊他们这是在担心溃军入城时,会将宋军引入城内,因此才下令关闭城门。

方七佛部方腊义军的将士在城门外大声呼喊:别关闭城门!

可杭州城中的方腊义军却是理都不理。

这使得姚平仲丶刘光世以及后追上来的卢俊义丶关胜丶林冲丶徐宁丶杨志等将率众好一通屠杀,方腊义军被杀得人仰马翻丶四散溃逃。

见此,方腊不得不派他刚封的八大王卢迈带上管孙众丶方世宗等将,率领他的亲卫(包括五千多马军和两万多兵甲精锐的步军)出城,与宋军激战。

卢迈丶管孙众丶方世宗等将,都是方腊手下的亲信悍将,他们带去的还是方腊义军精锐中的精锐,将官全都是摩尼教的核心成员,打起仗来根本就不怕死。

宋军又已经斯杀了一整天,人马俱疲。

最终,宋军在跟方腊义军在杭州城下厮杀了一个多时辰,见实在无法取胜,才地撤回,等着己方的步军上来,再来攻打杭州城。

此役,自崇德到杭州城下,死尸相枕藉,不可胜计,方腊义军将士自相躁践,弃掷兵仗满郊。

宋军离开后,方七佛接到方腊的圣旨,令他在杭州城外扎营结寨,收拢义军,原地待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方腊登基以后,下的第一道圣旨。

收拢过后,方七佛一清点,他丶方百花丶陈妙真等方腊义军头领手下的十多万义军,

竟然只剩下了一万多。

方七佛凝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心情很复杂。

可方腊根本不给方七佛梳理心情的时间。

方腊很快就将方七佛叫到城中,询问他怎麽败得如此彻底丶如此迅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方七佛将责任全都归咎在了朝廷给宋江义军换装上,说朝廷不仅给宋江义军换上了精锐的装备,还给宋江义军大量的马军,其中甚至还有具装重骑兵。

而且,宋军的人数也比他手上的兵力多了近一倍。

方腊听言,责怪方七佛,说既然如此,你干嘛要跟宋江会战,找个粮草辐重多的城池,比如崇德城,跟宋军打攻防战啊?

方七佛没说,你给我的命令是,让我击败宋江义军,将其吞并,再伺机击败宋军封锁长江,我这是在执行你交给我的命令,也没说,我也没想到,朝廷会这麽有力,刚招安宋江义军,就给这支匪军换装,进而大意失荆州。

方七佛只是还算客观的介绍了一下他战败的经过。

不难看出,这次的战败,还是给了方七佛不小的打击。

吕将很客观的分析,说宋军的马军多,现在又是冬季,水网乾涸或水位降低,部分区域变为陆地,马军可利用速度优势进行突袭,确实很难敌,因为不了解宋江义军被朝廷武装起来而吃了败仗,也算情有可原。

至于宋军这次的倚仗马军,则完全不用担心。

只要他们能再坚持几个月,等到天气暖和了,雨水就会增多,那时,江南多河流丶湖泊丶沼泽和密集水网,陆路狭窄且易被水网切割,马军的机动性(如快速冲锋丶迁回包抄)就难以施展了,战马在泥泞的地形中行进困难,甚至可能陷入沼泽,便无法发挥其驰突的优势。

还有,马军依赖大量草料和水源,江南湿热环境易导致饲料霉变,且水网区域粮草运输需依赖舟船,效率低于北方陆路,若后勤线被切断,马军部队可能因缺粮缺草迅速丧失战斗力。

再者,江南城池多依水而建,城墙下常有护城河或水系环绕,马军难以直接攻城。

最关键的是,马军在水上几乎没有作战能力,他们只要出动水军,宋军就只能被动挨打。

听了吕将的分析,方腊等人顿时放心不少,甚至变得乐观起来,心想,只要拖上几个月,别说宋军的马军优势尽失,等到天气变得炎热,热都能热死那些北方人。

方腊也一改之前的埋怨,安慰起方七佛来,他说:「待打退宋军丶宋江,我江南五千万人口,还能缺义军?」

这方腊还真没吹牛。

自黄巢之乱以来,江南少经战火,百姓安居乐业,以至于物阜民丰,人烟稠密,富庶一方,确有潜藏无数兵源的底气。

关键,江南民众对重税与压迫的不满日益累积,百姓衣不蔽体丶食不果腹,甚至出现卖子女的惨状,只要他方腊不被朝廷剿灭,登高一呼,十万八万义军,他随随便便就招募来了。

如果给方腊足够的时间,他就是在江南再招募一两百万义军,都没问题,

经过方腊的安慰,方七佛又恢复了斗志,带人加固杭州城的防御工事去了,同时全面负责部署杭州城防务。

方七佛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将外城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每一防区派出一万两千馀人作为正面作战部队,另外对这四个防区,各安排一名方式成员与一名善战的义军头领共同担任防区提举官,又重点在各个城门做了布防,总之就是分地而守,各负责一块。

与此同时,方腊向各支方腊义军各派出一名身边亲信,让他们代表朝廷,督促诸路师臣,赶紧率勤王之兵来杭州增援。

三天后,也就是洪武九年二月初十七。

陆续有宋军到达杭州城外。

两天后,宋江也率领宋军的大部队到达杭州城外。

宋江并没立刻展开攻城,而是采纳了张所等参谋官的意见,指挥宋军将士和雇佣来的民夫在杭州城下像鱼鳞般创置了联珠寨,以严备御,并把全杭州城的四郊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各选用谋略勇敢之士充提领,在四郊形胜之地,创立坚固营垒二十四所,各设统领守御将官,摆明了是准备跟方腊义军打持久战。

宋江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杭州城太坚固了,方腊义军人数又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攻下来的,二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杭州城中粮食很少,只要稳扎稳打,给足了方腊义军压力,方腊义军肯定守不住杭州城。

谁都没想到,宋江和方腊的第一战,竟然是单挑,

倒不是宋江和方腊单挑,而是他们双方各派了一员悍将在杭州城下单挑。

单挑,或者也可以说单骑决斗,在这时的战场上并不多见。

但是,方腊义军不是刚输了一阵嘛,他们中的不少桀骜之辈很不服气。

于是,方腊便派出他的骁将郑魔王,握策马,跑到宋军阵前大骂宋江,要宋江出阵与他单独决斗,挑起了这场单骑决斗的好戏。

郑魔王是摩尼教核心信徒,因作战时「披发裸身,面画鬼神」,以宗教仪式激发土气,被称为「魔王」。

郑魔王是少有的,起义以后,响应方腊的号召,率众来听方腊命令行事的方腊义军头领。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魔王成为方腊义军的先锋将领,曾率部突袭睦州,以迅猛攻势破城,展现出强悍的战场冲击力。

如今,方腊义军呈现颓势,郑魔王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宋江见郑魔王确实人高马大,看起来骁勇,不敢大意,命魔下两将齐出,双取郑魔王。

不想,郑魔王身手不凡,几个回合便将两员宋将挑落马前。

郑魔王更加猖狂,大叫:「如此猪狗也敢来献丑?!」

郑魔王又大骂宋江背信弃义,要宋江出阵。

宋江沉默不语。

这时,童贯派来增援宋江的泾原军中有一个叫「吴」的小军官请求出阵决斗。

如今的吴,可不是历史上的长期镇守四川,扼守和尚原丶饶凤关丶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身当其冲,无蜀久矣」,与其弟吴先后镇守川蜀数十年,史家赞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在军功上稳能排进南宋前三的吴大帅。

此时的吴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在军中没有什麽名气的小军官,不入流的那种。

鉴于此,宋江很为难,劝吴道:「两将都敌他不过,你若再输,我大宋军威何在?」

吴说:「借相公宝马一用,末将必斩敌将以还。」

宋江问其中的原因,吴回答:「敌将确实骁勇,但我看他跨下之马在来回转身时不慎灵活,此乃他致命弱点也。」

宋江认为吴说得很有道理,便把自己的宝马借给了吴,让吴出阵。

吴策马出阵,郑魔王立即跃马应战。

吴却不与郑魔王交手,打马而走。

郑魔王随后猛追。

当两马并身驱驰之际,吴猛然一勒马头,转身扑向郑魔王。

郑魔王的坐骑尽管十分雄健,但骤前急回时收步迟缓,不尽如人意。当吴突然扑来时,它收不住步,一下子反窜到前面去了。

吴抓住这一刹那的机会,一枪将郑魔王挑下了马。

宋军立即欢呼雷动,方腊义军则偃旗息鼓。

吴靠着此战,一战成名。

后来,赵候也是以此为藉口,把吴调到了自己身边担任亲卫,亲自培养,后来又将他调到神机军中。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当晚,宋军就用「洞子」作掩护运动到城下,搭起云梯蜂拥爬城。

「洞子」又称「洞屋」,它用木头做成拱顶的支架,上蒙牛皮,外形类似山洞或房间,能防御弓矢和普通的炮石。

方腊义军用撞竿推倒云梯,又从城上抛下巨石砸毁洞子。

宋军又推来巨型战楼。战楼外缚牛皮,内有攀登架,高度几乎与杭州城头相等。

宋军把战楼推靠在城墙上,直接从战楼顶端往杭州城头上跳。

方七佛等方腊义军的头领,命令敢死队开门出城,用长枪大刀砍杀宋军,烧毁战楼。

宋军针锋相对,派精锐前去与方腊义军的敢死队厮杀。

双方对射,箭如飞蝗。双方将土,不断中箭倒下。

唯一不同的是,宋军将士身上有甲,中箭以后,只要不伤到要害,还能被抢救。

而且,宋江义军受招安之后,朝廷便往其军中派了不少医师,使得其部伤员能得到有效救治。

而方腊义军就不同了,他们中箭以后,几乎就是十死无生了。

这也就导致,宋军将士更无畏,哪怕尸体堆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们仍不停地死攻,踩着户体向城墙上冲。

得说,走投无路和被摩尼教洗脑了的方腊义军也很拼,他们真的敢以命相搏,进而给宋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这就是赵侯武装宋江义军的原因。

方腊义军可是有上百万之多,又悍不畏死,如果不武装宋江义军,区区不到二十万的宋江义军怎麽可能平定江南的叛乱?

历史上,赵宋王朝出动了四五十万精锐,还有江南的士绅地主武装助战,才勉强平定了方腊起义。

战后,赵宋王朝的精锐遭到重创,以至于连残辽的几万人马都打不过,被金人小,

进而酿成了靖康之耻。

再者说,赵侯给宋江义军的装备虽然也不错,但对于现在的赵宋王朝来说,这些都只是二线装备。

就以最好的那三百套具装重甲来说,它们组成的静塞军,也就欺负欺负装备落后的方腊义军,要是对阵神机军,一轮轰天雷扔过去,这支具装重骑兵基本上就报废了。

简而言之。

虽然方腊义军很拼,在战场上,没让攻势很猛的宋军占到多大的优势,但因为杭州的粮食很快就见底了,根本无法长期坚守。

所以,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过后,方腊令方七佛率领两万方腊义军继续留在城内牵制宋军,他则带着其馀方腊义军突围,向着睦洲方向逃窜。

见此,宋江令马军追击。

一众宋军的马军追杀了方腊义军数十里,击杀无数,更是将方腊义军的主力给击溃了。

遗憾的是,方腊跑得太快了,以至于宋军根本就没有机会捉到他。

不过,宋军也不是没有收获,

杨志就幸运地捉了方腊的老婆邵氏。

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几天后,方七佛见势不好,也率众突围出城。

宋江收复了杭州,手上又有邵氏丶方百花丶陈妙真这三个美人,终于可以回京赴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