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156、迷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快婿 156、迷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3 01:36: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平河渡口熙熙攘攘,大小船只前前后后,舟船如叶,撒遍河面,扬帆蔽水,热闹非凡。

冠军大将军的威名伴随西南捷传遍西南。

随着蜂拥而来的,还有各地行脚的商人。

大多行商的都是聪明人,知道西南一场大战后必是最缺东西的,都像闻见肉的苍蝇,都纷纷汇聚过来。

他们的到来确实为当地带来许多物美价廉的东西,也让当地一些产品能卖出去。

秦钟就是其中一员。

他们是在蜀地做生意时听到的消息,千里迢迢从关中过来。

当时的消息还只是官军安州大捷,赵大帅两万破十万,成都城里都传遍了,人人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说起赵大帅,不少人都是扬眉吐气引以为傲。

普通百姓也奔走相告家家欢喜。

打仗可没那么容易,前线数万大军,十万民夫不事生产,后方就需要征额外战争税。

为免去过度损耗,一般就近取。

蜀地,汉中,荆楚,江南,岭南等广大地区百姓都要额外交税。

如今战终于打赢结束了,百姓们自然也高兴,千里外也记赵大帅的恩情。

不过他作为商人想到的就是商机。

当时战争还没结束,只是安州大捷,他就判断官军会赢,于是冒险南下。

没想到一路上接连都是捷报,人才到泸州,前线大军已经把贼首都给杀了。

这样的恐怖进军速度和战斗力,沿途百姓欢欣鼓舞,走到哪都有人要聊上几句前线战事,并颇为自豪的说起赵大帅的事。

有对其年龄啧啧称奇的,有称赞其用兵如神的,有说他骁勇悍猛万夫不当的,还有人对其传奇往事喋喋不休,说赵大帅是高郡王的乘龙快婿,得了秘密亲传才会这么打仗,肯定有什么绝密兵书之类的。

这些是普通百姓的的说法。

秦钟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看到的却完全不同。

他在北方时见过赵大帅,去过他家驻马店,还吃过他请的饭,在他眼中赵大帅没那么神秘。

他的关注点在于,赵大帅必是个强力而杀伐果断的人,在他的地盘上最好老老实实守规矩做生意。

于是只敢买了百姓急用的布匹,油,香烛,纸钱等南下。

果然,他们才上岸,渡口边上已被官军包围。

随后询问分流,将做生意的与不做生意的分开,带到一侧的空地上。

官员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对他们郑重警告:“大家到我们这做生意我们都很高兴,大帅也说西南百姓正是缺少物资的时候,诸位千里迢迢而来,对百姓来说是大好事。

但我这里也要丑话说在前头,如今大青山南面这片还归赵大帅管,用的都是军法。

所有坑蒙拐骗,不尊法令,囤积居奇,用假钱假货混弄百姓的,还是趁早回去,免得害了自己。

你们去看看,每个城头还挂着几个脑袋,都是被大帅杀的。

昨天大帅还处死一个,往铜钱里掺四成铅,想蒙骗百姓的。”

“官人哪里话,我们都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哪敢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台下商人道。

“就是,大官尽可放心,我们这些小民还敢跟官府对着干吗。”

台上的官员冷笑:“出事前人人都是这么说的,也不见就不出事了。”

一番说教后,才给他们发了牌子,准许他们过去。

到城外,到处都是排队的百姓和士兵把守的粥棚。

城墙上粘贴着告示。

秦钟凑过去看,发现上面写着的是每天两次开粥。标准是汤勺放在面上不沉,不达标所有人都可以去官府找赵大帅举报。

所有年不满十八,以及年过七十的,都可以去官府登记,领六斗米。

他靠过去和正排队领粥的老人说谈了几句。

“老丈,你们这粥每个州县都有啊。”

“那当然,赵大帅替我们向皇帝求的,活菩萨!”老人拍胸脯说。

秦钟好奇:“你怎么知道是赵大帅。”

“咱们这什么好事不是大师做的。”老人随后佝偻着腰杆,拉住他的手,欠身神秘兮兮说:“告诉你,庙里的道士说了,赵大帅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来的,才这么厉害。

这件事你可别往外说,免得泄露天机。”

“是是是,老丈放心。”钟行赶紧笑着拱手告辞。

“开粥了开粥了!”前面有人喊,老人也不搭理他,急忙去等粥了。

秦钟忍不住和随行的伙计感叹:“这一路来不见匪盗,不见尸横遍野,道路通畅,要不是这些粥棚,都不像打过战的地方。

上回在宣州见,只是位出手大方的富家公子,一年不见天翻地覆。”

伙计道:“赵大帅确实是个奇才,只不过这些人也太过乐观了。

西南有什么强兵?和西北羌人、党项人的代国、赵国比起来算什么?更别说契丹人的辽国。

就这样朝廷派禁军苦打了三年,才艰苦取胜。

如果和西南诸国,辽国翻脸那还有什么胜算。”

秦钟也无言了,他走南闯北,西南诸多,北方辽国,西域的几个国家都去过,明白伙计说的是实话。

西北风沙漫天,环境艰苦,马场众多,导致他们的士兵骁勇善战,来去如风,纵横沙漠草原。

周国在西北只能不断修筑坚固的石头堡垒来抵御他们。

太宗时期尝试过几次主动出击,各路兵马交战后或是损兵折将,或是勉强保全,或是一无所获,最后都退回来,没办法只能继续固守。

自此后西南方向时常有冲突战争,但规模都不大。

而北方的辽国自不用说,太宗时期在他们手中连吃?仗,至少损失十万青壮。

到当今天子时,十多年前还发生辽国大规模入寇。

要不是当时太子亲自领兵,在最初失利后击退辽军,说不定整个河北都要遭殃。

辽国的多数契丹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国家规定年过十六的男性都要加入军队,南下抢掠或作战打起战来更为中原忌惮。

至今周国禁军大部都国驻在东西两面与辽国对峙。

在高郡王到宣州前,那一片几乎年年都要被辽国人入寇。

说到这他忍不住感慨:“唉,大周能打的禁军早在太祖皇帝时候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又没身经百战,哪会是北方虎狼之师的对手。

去年去辽国边市还赚了点,今年想着试试,去西面走了一趟,全让吐蕃人敲竹杠了。

这要是前朝,可全是咱们自己的国土,还怕吐蕃人拦路。

这回来西南,也是去了关顺一趟,才捞到个大单。”

伙计摇头:“这种话不说也罢,免得给人把柄。

上回去宣州,半道上听人说代国国主死了,只留年轻太后摄政,还有个四岁的儿子。

那太后据说是前朝的皇室,都是汉人。

说不定朝廷如果抓住这个机会,能收回河曲部分地区。”

秦钟哈哈一笑,“就像你说的,打个叛军打三年,拿什么去定西北啊。”

“至少那样我们能好过点,但辽国十有**不会坐视不理,难,什么都难,国家不知什么时候变成这样,想当初太祖皇帝在的时候天下有哪个是对手。”

秦钟牵着驴子笑说:“抱怨也没用,我走南闯北半辈子,也没见什么变化,一个小民能改变什么,真要让我上阵杀敌,和辽国人拼命的时候,又不敢了。

“说不上抱怨,谁不盼着咱大周变好呢。”伙计道。

两人一面面说,一面入城。

南安城十分庞大,城南车水马龙,一副没经战火的摸样,房屋多数都是好的,没有战火过后大量屋舍建筑被拆毁烧毁的痕迹。

这让他们都十分惊讶,官军是怎么打进来的。

他们找路人打听了去市集的方向,正要赶过去时,却被官差拦住:“你叫秦钟。”

秦钟顿时紧张起来,手下意识去怀里摸备好的碎银子,“官人有什么吩咐。”

这时走过来一位穿着绿色官服的老人,看他一眼说:“就是他,就是他跟山上的人谈生意的。”

“别怕,跟我们走一趟,大帅请见。”

听到这话,他手里的银子也塞回去了。

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心里明白,要是大帅前见,花多少银子都改变不了结果了。

他们一行很快被士兵送到官府。

伙计和车夫们都被留在外面,只有他被送到里面的堂屋里等候。

过了一会儿赵大帅一身紫色圆领官袍,脚上却是黑色皮马靴,腰间挎剑,器宇轩昂,人高马大,几大步进来。

“秦钟?”

“正是,大帅贵人多忘事,小人在宣州还受过大帅的恩情呢,没想到如今又见面了。”秦钟不敢托大,连忙起身行礼,心里七上八下。

不知道把他叫来是什么事,何况他确实见过官员,可是第一次见朝廷穿紫袍的官员!

“华州秦钟,没想到又跑到西南来了。”

见年轻的大帅还记得自己,秦钟松口气。

他只觉得面前的人很年轻也随意,但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顾及别人的自然,给他非常大的压力。

“作吧,喝茶。”赵大帅坐下自顾自端起茶喝,又指着旁边的椅子让他坐下。

他赶紧坐下腰杆挺得笔直,也不敢去拿茶水吃。

“听说你们在广顺那边做了笔大生意?”大帅看向他。

他很年轻,可那目光却格外凝练,似一眼将他看透,他心头一室,心想面前的年轻人手上有万千人的血!

不由自主就点头了,连撒谎的胆量也没有。

“在广顺县城南面一个叫河头镇的地方遇到的,对面穿金戴银,手掌上没茧,只有男的拇指上有茧,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刚好在一处酒家落脚,说了几句知道我们是关中来的,还和辽国及西北各国做过马匹买卖,就问能不能买到西域的贡马。”

秦钟一五一十交代,“本来不想搭理,从关中到这不好走,西南也没大量要马的。

可那领头的男子说,如果能给他弄来西域的贡马,他出二百两一匹!”

“二百两一匹......”大帅也有些惊讶:“看来真不是普通人。”

秦钟连忙附和:“大师英明。

他这么一说我们就确定,一来这人真有钱。

西北的战马都是二十两到三十两一匹,他一下出二百两。

二来也不懂马,西域进贡给朝廷的马虽然高大漂亮,耐力不如辽国马,速度不如静塞马,就图个好看,彰显皇家的威仪。

而且也很好买到,拿出一二两贿赂吐蕃人,轻松就能运到关中。

我们就答应下来,答应给他弄十匹西域贡马。”

说完他小心观察大帅的脸色。

“他说了怎么交易吗?”

“他说拿到马后就去河头镇上找卖猪肉的屠夫,告诉他后会安排怎么交接。”秦钟一五一十的交代。

大帅听后若有所思。

“我安排你们先在官府中住下,吃喝住都由官府提供,我有件事需要帮忙。”

“小民全听大帅的,大帅能不能透露让我们做什么,好有准备。”秦钟赶紧问。

“暂时不能。”大帅道,随后派人引路,带着惴惴不安的众人去落脚。

安顿好秦钟一行人后。

赵立宽穿过天井来到后院,手里捏着一张纸条,思索再三开门对外面站岗的亲兵道:“去把史超、孔方、周开山叫来。”

“诺!”亲兵急忙去了。

手里的纸条是去广顺的侯景、段思全写回来了的。

他们说在山上没有发现敌人,但在山下,在河对面的山林里有大量炊烟,早晚连绵数十里。

要知道广顺县城往南是山,过了山到山脚河边就是河头镇。

河头镇南面的河是庆水一处分流,再过去就是占城山国的地界了!

大量的炊烟说明他们在那集结了大量部队。

虽弄不清他们的意图,此时已不能坐视不理的。

是想趁他们内乱勒索。

还是想乘他们久战,夺取南安府。

这些都说不清,但此时决不能作壁上观。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一面召集部下,悄悄集结军队,一面给朝廷写信,紧急告知情况。

赵立宽仔细思考过,此事暂时不要闹大动静,才有回旋余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