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32 老朱:这里是造反的温床

大明假皇孙 132 老朱:这里是造反的温床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日上正午。

贾镶石贾县令要出发了。

仆人将行李装了车,

贾县令走出了大门,回头看了一眼,不禁有些心酸。

出了这个门,这个宅子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回头看看临街新开的酱菜铺子,想到院子里自己精心种植的梅、兰、竹、菊,

以后,这四位君子要和酱菜为伍,被粗人踩踏,贾县令意难平,

“要不是着急走,就不可能卖给商人,怎么也要找个读书人的。”

妇人坐在马车里,翻了翻白眼,

“银子可不认得你是读书人,还是小人。”

“俗,俗不可耐!”贾县令连连摇头。

“嗯,骚人,可以走了吧?”

“走!”贾县令点点头,

官船约好了时间,过时不候的。

他转眼又有些发愁,

“听说应天府被贬谪的那位府丞,跟咱们一道呢。”

遇到一个比自己官大的,路上日子不好过啊。

妇人有些不耐烦,

“昨天你喝醉了,可能没留意。你的黄兄说了,那个府丞改去了福建。”

贾县令:

为何他能改去内地,自己偏偏要去琼州?

同样都是得罪了殿下,为何命运却差别这么大?

“夫君,走吧?”妇人催促道。

看着车队,贾县令的心里有些失落,

队伍有些冷清,全是自己的仆人,一个送别的友人都没有。

他不禁探头四处看看,

今天休沐,不应该啊。

莫非还在来的路上?

万一有同年好友正赶过来呢?

妇人在马车里猛跺车板,连声催促:

“夫君!官船可是不等人的。”

贾县令又看了看道路的尽头,只有几个顽童在戏耍,

他这次不情愿地上了马车,应该不会有人来了吧?

车队缓缓启动。

街坊都在两旁围观,看着长长的车队,低声交流着八卦。

贾县令心中盼望着有同年追上来,可是马车渐渐加速,一直没有人大声叫停。

偶尔有马经过,他就撩开帘子看看。

又一阵马蹄声响,

贾县令这次安稳地坐着,一动也没有动,又是过路的行人,与自己无关。

外面却叫道:

“是贾御史的车队吗?”

贾县令来不及思索,急忙跺脚,

“停车!”

然后起身去开车门,脑袋撞到了车厢也顾不上了。

开了门才发现,是督察院的一位年长的主簿,

“陈主簿?”

贾县令有些意外,万万没想到,最后来的是昔日的下属。

陈主簿跳下马,拱手道:

“听到御史今天南下,特地来送行。”

说着拿出一个包裹,

“来的匆忙,不成敬意,还望上官海涵。”

这是今天唯一的一个送行的人,贾县令哪还有心思去挑理,连声感谢。

贾县令不由地感慨道:

“没想到,今天你会来。”

陈主簿是举人出身,

贾县令是同进士,素来看不上他,

没想到今天唯一来送行的,却是自己看不上的,贾县令唏嘘不已。

陈主簿说道,

“有一次,下官写的公文犯了忌讳,幸好您及时提醒,下官才避免犯了大错!”

贾县令想起来了。

当时自己狠狠地将陈主簿羞辱了一顿,很是威风。

贾县令尴尬了,心里五味杂陈,

“咱现在不是御史了,也不是通判,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是在下该叫您‘上官‘了。

陈主簿连连摆手,

“不敢!不敢!”

贾县令看看左右,低声问道,

“你可听说,咱为何又被贬了一次。”

这类消息反而是底层的文官、小吏最为灵通。

果然,陈主簿小声说了两个字,

“太子。”

贾县令怔住了,竟然是太子?

怎么会是太子?

黄子澄不是东宫的伴读吗?

他不是说太子很信任他吗?

贾县令失了魂魄一般,嘴里喃喃道:

“子澄兄,你骗的我好苦!”

昨天喝了那么多酒,黄子澄一直给他鼓劲,却只口不提,太子已经厌恶了他。

陈主簿见状,当即拱手告辞了,今天来送行算尽了同僚的情谊了。

贾县令浑浑噩噩地上了马车。

即便再愚钝也能明白,自己被太子嫌弃,前途彻底没了,怪不得同年朋友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妇人在一旁柔声安慰,

“临高天高皇帝远,咱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家父给了一些钱财,咱们做个富家翁也挺好的。

临高?

贾县令连声苦笑。

去临高还能做什么?

怪不得黄子澄送了诗集,往后余生真的只能作诗了。

他终于醒悟了,临高没有启明。

贾县令潸然泪下。

黄子澄误我!

朱允?误我!

街坊都在两旁围观,看着长长的车队远去。

酱菜铺子,昨天买房的年轻人正在后院看账,一个没了左手,神情麻木的汉子从外走了进来。

年轻人急忙起身见礼,

“东家,您回来了!”

老钱点点头,

“嗯。”

年轻人急忙搬开椅子,请老钱坐下,又吩咐杂役烧水泡茶。

老钱缓缓坐了下来,

“贾御史他们走了?”

“是的,东家。您叮嘱的贾御史的宅子,小的买下来了,已经有伙计去打扫院子了。”

“花费多少?”老钱问道。

“八十两银子。”

“哦?怎么回事?你讲价了?”老钱抬起眼皮,看了年轻人一眼。

年轻人急忙摆手:

“东家,小的可没讲价,是贾御史仁义,自己降的价。

年轻人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老钱明白了,伙计遇到了一个棒槌,捡了点便宜。

好吧,这个便宜得占。

“吩咐兄弟们,把宅子好好收拾收拾,当做咱们做酱菜的院子,伙计们也住那里。

老钱站起身,大步向外走去,

“走,带咱去看看宅子。”

这个宅子他前天看过,房间比较多,带个小院子。

以后,这里就是汇集情报的一个据点。

这里位于京城中心,周围的人非富即贵,方便和殿下的联络。

“这是朱允?的庄子?”

朱元璋站在村口。

锦衣卫的番子躬身道,

“是的,黄老爷。”

村子中间一条宽敞的主路,铺着烧过的蜂窝煤渣子,十分平整干净。

其实不用问,村里不断有拉蜂窝煤的车子出来,有牛车,有驴车,还有自己埋头拉的。

车子络绎不绝。

还不断有空车进去。

主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就没有断过。

村子也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有一些是村民,更多的人都穿着作坊的老蓝色棉衣。

朱元璋一行人沿着主路向里走,两旁都是新建的房子。

番子解释道,

“黄老爷,这些新房子大多是给在作坊里上工的灾民住的,作坊称之为“宿舍‘。”

朱元璋点点头,缓缓朝里走。

他看到不少穿着老蓝色棉服的汉子,抱着膀子,在村里闲逛。

买菜的,吃酒的,似乎十分悠闲。

村道两旁不少商贩,卖零食的、沽酒的、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这里已经是一个小的集市了。

朱元璋看了片刻,就有些不高兴了。

怎么这么多闲汉?

尤其不少人还穿着作坊的老蓝色的棉服。

这些人神情自然,似乎无所事事,

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

更多是买酒、买菜,不知道拎去了哪个屋子。

他是见过工人的,无论是皇宫的工匠,还是矿工的工人,这些人神情麻木、疲惫,

走路拖拖拉拉,似乎在用最后一点力气前行。只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辛劳,还有他们心中的压抑。

他们的眼神没有生机,死水一般。

再看眼前的这些人,

他们太悠闲了,气色很好,眼睛也充满神采。

这哪是吃苦受累的工人?

这更像是某个小地主家的败家子,还是一群败家子。

老朱感觉事情很不对劲。

“他们怎么不上工?”朱元璋指着那些汉子询问道。

他是穷苦人出身,特别看不惯游手好闲的人。

为了打击这类人,他甚至抓了一批人关在楼上,让他们“逍遥”,却不给吃的,生生给饿死。

现在这些在他眼前晃荡的闲汉,让他的心里十分不适。

恨不得立刻抓起来问个清楚。

番子也拿不准了,

“黄老爷,作坊的工匠不是天天都上工的,似乎干几天就歇一歇。”

朱元璋对一个侍卫道:

“去叫一个来问问。”

恰好前面一个汉子拎着一只鸡,不急不慢地走过。

侍卫上前拱手道,

“大哥,咱家老爷想和您打听一些事。”

汉子见他们的打扮,心中明白这群人非富即贵,当即点头同意了。

侍卫将他带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问道,

“听声音不是京城人?”

“禀贵人,小的是淮安府的,家里遭了水灾,才来了京城。”汉子恭敬地回道。

“在哪做工?”

“小人在不远处的煤厂做工。”他指了指西边,那里就是蜂窝煤作坊。

“怎么今天没上工?”

“小人今天休息。”

“你生病了?还是家里有事?”朱元璋继续追问。

“小人没生病,家里也没有事。休息是作坊规定的,每六天休息一天。”

朱元璋有些意外,没想到作坊竟然还休息的这么频繁。

有这个必要吗?

大明刚创立的时候,官员一年也才休息三天。

后来才调整了,多给了一些假日。

矿场更少有休息,去了就天天下矿,除非放假回家,或者死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

“去吧。”

汉子躬身告退。

看着眼前那些悠闲的汉子,朱元璋若有所思,莫非这就是?儿说的,将工匠当人看?

-

朱元璋一行人继续向村子里走。

一炷香后,他们即将穿过村子,前面已经隐约可见作坊了。

作坊里的各种声音随风飘来,隐约可闻。

路边一个新房子外面,一群汉子在用力拍门,

“头儿,开门吧!咱们把话说清楚!”

“头儿,躲是没用的!”

“就是,让俺上工,不然他们今天不走了!”

“俺要上工,头儿你开门,咱们好好商量。”

不少工人、村民在围观,不仅没有劝架,还在起哄,众人笑着闹着,看猴戏一般。

朱元璋正要派人去询问,前面的岔路口又发生了纠纷。

三、四个作坊工人,正推搡着一个矮壮的汉子。

工人全都穿着老蓝色的棉服,十分好认。

被推搡的汉子穿着象牙色的棉袄,像是上等的松江布。

离的稍微有些远,只看他们推推搡搡,工人骂骂咧咧,

被推的松江布汉子虽然只一个人,却也不怂,跟着他们吵。

老朱隐约听到,工人在说什么“鬼掉”“嚼空”“必罗”之类的方言,

听工人的口音,既有凤阳府的,也有淮安府的,

工人似乎很生气,骂的很粗俗,

“胎货!”“狗子!”已经是很文明的问候了,大部分都是在问候松江布汉子的女性亲属,十分关心她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松江布汉子说的是京城方言,一边对骂,一边解释什么。

拍门的、吵架的都十分吵闹,老朱只觉得脑子疼。

可是村民、工人却都发现了热闹,纷纷围找了过来,看的津津有味。

人类的欢喜、烦恼果然是不相通的。

路口推搡的这一拨人,还不断有新的工人加入推搡辱骂的行列,开始只有三、四个人在推搡,转眼间已经变成了七、八个人了。

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松江布汉子被围在中间,不少手指已经戳在了他的上等棉服上,

他有点吃不消了,企图退走。

可是工人没有放过他,跟着他骂。

终于,有工人动手了,一拳打了过去。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这不是以多欺少吗?

松江布汉子没有怕,反而左手格挡,右手一拳飞起,将对方打倒在地。

朱元璋明白了,怪不得他一个人还这么硬气,原来是个练家子。

推搡的工人们急了,大家一起扑了上去。

松江布汉子虽然勇猛,开始接连打到了两个,

可是架不住对方人多,不断挨上拳脚,

松江布汉子左冲右突,企图打出一个缺口,但是工人却越来越多,他根本打不出去。

终于,他被一个人壮汉从后面抱着腰,脑袋连着被打了几下,

他又扬起双腿踹倒了一个。

壮汉将他扬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

不等他爬起来,众人上前用脚猛踹。

朱元璋已经看不到松江布汉子了,只看到一只又一只厚底大棉鞋。

朱元璋冷哼一声,

“去将他们分开,带来问话!”

他又看了看拍门的那一伙,那群人还守在门口,但是围观的人少了,大部分都被打架的吸引了。

老朱有些头疼。

作坊这里太乱了。

咱只是随便看看,就看到两拨人闹事。

可以想想平时该有多乱。

如果有心人来挑拨,这里还有太平?

这里可是京城的西郊,万一这里上万的工人出了乱子......

老朱已经不想再深想下去。

这里就是造反的温床。

有必要找标儿好好谈谈,必须拿出个治理的方子来。

严格规范工人的行为,同时也派驻一支军队过来。

?儿终究是个孩子啊!

老朱心中长叹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