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23 朱棣又怒又怕

大明假皇孙 223 朱棣又怒又怕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暮色四合。

朱允?从演武场回去,沐浴更衣,正准备用晚膳,

夏嬷嬷来了,

“殿下,江都郡主派人来传信,宁妃娘娘今天稍有好转,问您去请安吗?”

“去一趟吧。”

朱允通没有犹豫,郭宁妃对自己一直很关照,于情于理都该去一趟的。

他重新换了一身素色长袍,

“是李院判给宁妃娘娘把的脉吗?”

夏嬷嬷一边给他梳头,一边回道,

“殿下,李院判也病了,一直还没有痊愈,陛下不许这个月惊动他。

朱允?沉默了。

从年前太子落水,一直到太子去世,主治的御医一直都是李院判。

李院判年龄和老朱差不多,自己也遭受了母亲去世的打击,却忙碌了大半年,

太子生病,最累的就是薛妃和李院判两个人。

在太子最后的日子,李院判的身体也不好,一直在强撑。

朱允?进了大殿,郭宁妃就坐在首位,几个命妇正陪着她说话。

朱允?意外地看到,不仅江都、含山都在,还多了一位明眸皓齿的中年美妇,燕王妃。

燕王妃臭着脸,看他的眼神不太友善。

他快步上前请安,

郭宁妃笑着摆摆手,

“咱没事。御医说咱已经好多了。”

朱允通又和几个长辈客套了几句,

正当他要告退,没想到燕王妃却冷冷地质问道,

“?儿,咱写的内训有什么不妥?”

听到陈嬷嬷回禀,送给东宫的女训竟然被朱允?扔入河里,燕王妃的心里一直很不痛快,这话就带有兴师问罪的意味了。

朱允?抬起头,淡然地看着她,

“四婶?”

不等他继续说下去,江都柔声接道,

“弟弟,快回去吧。四婶写的内训是给女人看的,你一个男子汉不需要去看的!”

朱允?明白燕王妃这是要找茬,自然不会客套,

“姐姐,其实……”

江都咳嗽一声,娇声呵道,

“快滚啦!”

朱允?拱拱手告退了。

郭宁妃不由地笑了,

“这小猴子,也就江都能治得住他。”

燕王妃还不愿罢休,沉声道,

“?儿,有话说了再走。”

朱允?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江都暗暗捏了一把汗。

弟弟看完内训就还给了她,在封皮写着弟弟的读后感,只有两个字:

【妈的】

虽然是贵女,但是她也知道这是底层百姓的一句粗话,含义极其丰富,表达的是愤怒、鄙夷,或者不屑,有时候也仅仅表示感慨。

显然,弟弟不是感慨。

她还知道燕王在打压东宫的两个孩子,

如果弟弟当众将内训批的体无完肤,燕王、燕王妃都不会善罢甘休。

燕王妃冷哼一声,

“不要也罢,扔河里挺好的,咱写的实在粗疏。”

江都恭敬地回道,

“四婶,父王在的时候,就教导侄女阅读班大家的《女诫》,四婶娘的书克?箕裘,侄女自然也不会忽视的。”

燕王妃张张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虽然她也想把自己的书和班昭相提并论,但是她才名不够,现在她也只是一个王妃,

江都当然不是夸赞她,而是暗讽有班昭的《女诫》珠玉在前,她的书有些多余。

郭宁妃心知肚明,当即换了话题,

“拿茉莉花茶来,这可是新出的茶,你们都尝尝。”

朱允通虽然没有理会,但是心中对《内训》十分不屑。

其中不乏“金句”:

“舅姑所爱妇亦爱之”。

“舅姑之尊比于天地。”

简而言之,儿媳要喜公婆之所喜。公婆的地位堪比天地。

如果家里有公婆,当然要奉为圭臬,

但是如果自己有个姐妹,这自然是就是狗屁不通的玩意。

朱允通恰好有个姐姐。

娇生惯养的姐姐,去将谁奉为天地,去伏低做小,朱允?心中不舍。

一夜无话,转眼又是一个清晨。

晨曦微露,朱允?再次和藩王们在乾清宫门前相遇。

彼此见礼,朱允?自觉地去队尾。

朱棣却叫住了他,

“朱允?。”

朱棣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你怎么把你的书丢了?”

“四叔,四婶的什么?”朱允?挑挑眉毛,反问了一句。

“书!”

“四叔,什么书?”

“内训!”

“谁的内训?班昭大家的吗?”朱允通淡然地追问道。

“你………………”朱棣气的老脸涨红,怒喝道,“你好好和长辈说话!”

朱允?抬眼看了看,不急不忙道,

“四叔,你又急了。”

一群藩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朱允?一直不急不忙,反而朱棣气的脸红脖子粗。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忍怒火,

“你四婶娘写的那本书,好心送东宫几本,你怎么给扔河里了?”

“四叔,怎么了?”

“你,为………………………………么……………给……………扔………………………………………了!”朱棣紧握双拳,一字一顿地问道。

众人才知道,朱允?竟然有此壮举。

没人帮着朱棣说话,自己老婆还没写什么书,就你老婆秀?

朱允?挑挑眉毛,满脸无辜,

“四叔,这么凶干什么?”

朱棣怒喝道:

“竖子!你四婶呕心沥血写了一本书,本来是用于教化后宫内院的女人,你为何给扔了。”

朱允?淡然道:

“四叔早晨起来没刷牙吗?”

朱棣上前一步,

“如此无礼,以为咱不能管教你吗?”

朱允?也上前一步,坦然地迎了上去。

众人急忙隔开。

朱允?急忙上前拉住了朱允,看似公正地拉了偏架,

“三弟,四叔、四婶都是长辈,你怎能如此无礼?快给四叔赔个不是!”

朱允?看着他,

“二哥,那本内训你看了吗?”

“没看过。”朱允?摇摇头,书都被你扔河里,咱看个毛线。

朱允?冷哼一声,

“二哥,我看了。书中有一句话,‘长孙尽孝,唐祚以固’。”

意思是长孙皇后对公婆很孝顺,帮助唐太宗稳固了大唐的国运。

这句话其实就拉虎皮,做大旗,打着唐初长孙皇后的贤名,宣扬燕王妃的三从四德。

朱允?疑惑道,

“三弟,这怎么了?”

朱棣冷哼一声,

“有些人不会不知道长孙皇后吧?”

朱允?朗声道,

“我不仅知道长孙,还知道唐太宗,更知道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在玄武门杀灭弟,软禁父皇,这才让“孝顺”的长孙当了皇后。”

乾清宫门前鸦雀无声。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朱允?急忙后退几步,远离了朱允通,这种话题他丝毫都不想掺合。

朱棣终于回过神来,气的脸都青了,心中又怒又怕,握拳就冲向朱允?,

“贼!竟然如此曲解文意!”

这是乾清宫,他不敢高声大喊,只想冲上去朱允通一顿,

至于能不能打的过,他完全没去考虑。

众人急忙拦着他。

朱允?好整以暇,只是冷冷地看着,没有理会。

乾清宫的门开了。

有太监走了出来。

秦王朱?低声喝道,

“老四!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晋王朱?也跟着呵斥,

“老四,休要胡闹!”

朱棣心知肚明,被父皇知道了他首先挨骂,现在也没有兄弟帮他,

秦王、晋王以兄长的身份呵斥他,朱植、朱权他们则挡在了朱允通的身前。

反而是朱允?帮他说了几句话,斥责了朱允?。

朱棣无奈地站住了,恶狼一般瞪了朱允?一眼,

朱允?背着双手,正抬头看天,在欣赏乾清宫的黎明。

朱棣心中的火又猛窜了一下。

秦王低喝道:

“进殿!”

众人排着长队鱼贯而入。

从乾清宫出来,藩王们出宫,朱允回了一趟东宫也很快出宫了。

老钱送来情报,盯着炼钢作坊的,有一批人似乎要行动,已经准备了不少火药。

朱允?决定和老钱见一面。这次行动太重要了。

长江边,朱允?上了一艘客船。拿出鱼竿,在客舱外钓鱼。

老钱就坐在客舱里,和他说话。

“老钱,靖宁侯那里有什么消息?”

老钱躬身道:

“殿下,之前没有盯过叶侯爷,现在都是临时派去的,暂时没有什么收获。”

朱允?微微颔首,

“这就可以了。京城的靖宁侯府、河南的练兵军营,都要派人去。”

“殿下,属下都派人去了,任何消息都会立刻送到京城汇总起来。

朱允通并不知道宁侯会被按什么罪名。按照老朱清洗的习惯,估计是谋反大罪,

只有这种罪,才能让群臣不敢帮着辩解,群臣会唯恐避之不及,引火烧身。

“老钱,说说炼钢作坊。”

老钱回道:

“殿下,炼钢作坊盯着的势力挺多,其中一股似乎别有所图,竟然准备了火药。”

“从他们准备来看,他们是要进作坊搞破坏。”

“他们也一直对口令十分在意。”

“这两天他们在汇集人手,已经有十余个人了。”

“属下推测,后日炼钢作坊下午出货了,那个时候可能是他们动手的机会。”

朱允?又问道,

“老关他们有察觉吗?”

老钱摇摇头,

“殿下,他们还不知道。”

“行,咱让蓝九和派人去通知他,”朱允?回道,“你估计是哪一方的势力?”

“殿下,属下猜测他们来自燕王府。”

朱允?摩挲着下巴,半晌才缓缓问道,

“老钱,如果他们这次行动失败,朝廷必然有所警觉,可不可以趁机给燕王府来一记?”

老钱有些惊讶,急忙提醒道:

“殿下,燕王可是皇子,矛盾太过激烈必然引起陛下不满。”

朱允?摇摇头,

“燕王手下有个谋士叫道衍,此人不除,终究是个祸害。”

“老钱,如果这次炼钢作坊挖的坑他们跳了下去,本王想趁机斩杀道行。”

老钱躬身道:

“请殿下示下。”

朱允?沉吟片刻,

“如果咱们将人交给锦衣卫,朝廷必然能发现蛛丝马迹。道还能在京城安心呆下去吗?”

“如何他回去,必然要过江。你在江北放五十匹好马。”

“火枪暂时不用。”

道如果回北平,必然有人护送,用了火枪万一有人走脱,枪伤很容易连上自己,那时候就说不清楚了。

看着滚滚江水,朱允?下了决心,

如果可能就在京城杀了道行!

小船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停下,朱允起身要下船。蓝和他们已经在岸上等候。

老钱又说道,

“殿下,上午来了一份六百里加急。

“哦?”

“二十天前,西平侯沐英没了。”

!!!

朱允?站住了。

这是老朱的义子,云南王。

今年的大明真是多事之秋。

老钱建议道,

“殿下,现在奏疏应该已经送去宫里了,殿下还是尽快回去吧。

“嗯,咱现在就回。”朱允?上了岸,纵马狂奔。

本来还想去一趟别院,现在不行了,宫中肯定已经在搭设灵棚,祭奠西平侯。

朱棣回了燕王府,大步去了后宅。

燕王妃迎上前,看朱棣黑着脸,她小心地问道,

“夫君,遇到麻烦了?”

朱棣一语不发,进屋坐下,

燕王妃急忙屏退左右。

朱棣才一拍扶手,

“朱允?那个竖子!他竟然给咱们来了一个文字狱!”

燕王妃大吃一惊,

“他,他做什么了?”

朱棣将前后经历说了一遍,最后恨恨地说道,

“咱想你昨天没有问出缘故,今天就想趁机训斥他一番,甚至告诉父皇,没想到......没想到……………”

燕王妃目瞪口呆,

“这孩子歹毒如斯!”

玄武门之变,这是藩王能引用的吗?

燕王妃急忙道,

“夫君,那怎么办?书都送出去那么多了?”

朱棣长叹一声,

“送就送了,父皇还不至于这一句话将咱怎么样。”

“但是再印就一定将这句话删掉。”

燕王妃连连点头,

“夫君,奴家一定逐字逐句修订,不给小人可乘之机。”

朱棣沉吟片刻,

“送出去的能收回最好,不能就罢了。暂时先别印了,更别送人了。”

燕王妃心中有些不舍,

这本书自己耗费了不少心血,就这么放弃了?

本来想借此打造贤妃的名声,助力夫君一把,没想到被朱允通给当头一棒。

那之前的精力白费了,还被泼了一身脏水。

更别扭的是他们还不敢声张。这个话题都无法和别人讨论,谁都怕在这种话题上说错了话。

燕王妃又急又气,眼泪串珠一般滚落。

朱棣叹了一口气,缓缓起身,朝前院的书房走去,

“咱去和道衍说一说。”

燕王妃暗咬银牙,

“夫君说的是,要道衍拿个章程,不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书房。

道听了朱棣的描述也吃了一惊,

“这,这个角度太刁钻了。王妃的书贫僧读过,很适合当做美范的,必将和班昭的《女诫》并肩流传千古。”

“王爷,王妃的书只能暂时雪藏了。

“可惜了!”

朱棣微微颔首,

“道衍,本王也是这个意思。”

想起早晨朱允通的那句话,他就心生寒意,恨不得立刻报复回去,

“炼钢作坊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此刻,他已经对朱允通恨之入骨,只想毁之而后快。

道衍回道,

“王爷,作坊大门的口令,单数和花草有关,双数和景色有关,上句和下句是固定的。”

“并且口令有重复,昨天就出现了用过的口令。

朱棣不屑地摇摇头,应天府才太平几天啊,将领已经如此懈怠了。

“道衍,何时行动。”

“王爷,后日下午,军器会去作坊拉一批钢板,贫僧计划冒充军器局的人,提前进入。”

“火药准备的如何?”

“王爷,贫僧命人准备三桶火药,多了不好掩饰,少了威力不够。三桶足矣将作坊的那个炉子炸坏了。

“善!”朱棣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