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81 太子妃的遗产

大明假皇孙 181 太子妃的遗产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蒋琳回了衙门,重新振作精神。

陛下安排的任务,必须全力以赴。

他调了几个机灵的去查询,为何作坊和村民打架;

又派人去江宁县,命令县衙以查税为由,拿来关志平冶铁作坊的账簿,

锦衣卫有一批账房老手,可以顺着蛛丝马迹,查清作坊资金和物资的来源、去向。

这次是陛下的旨意,

如果查出了什么,希望朱允殿下别迁怒锦衣卫衙门就好了。

阎思文也回到了家,

房子的位置稍微有些偏,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出了一身细汗。

前后两进院子,

现在后院是大儿子一家在住,

他和老妻住在前院。

刚进家门,老妻就迎了上来,低声道,

“书坊的东家来了,正在客堂用茶。”

阎思文点点头,

“知道了。”

他叫书袋子交给老妻,径直去了客堂,

一个瘦削的中年人听到动静,急忙迎了上来,

“阎先生。”

阎思文热情地招呼,

“李东家,真是稀客啊!快请进屋坐。”

李东家站着没有动,有些为难地说道,

“阎先生,您的大作,给您带回来了,这个......”

阎思文看了一眼客堂,茶几上果然放了一个厚厚的包裹。

“李东家,怎么了?”

他预感不妙。

李东家臊红了脸,低着头,不敢看阎思文的眼睛,

“阎先生,您看,小店本小利薄,知道的人也少,怕耽搁了先生的大作,这个......”

阎思文明白了,点点头,沉声道:

“咱知道了。书稿留下吧。”

李东家连连陪了几次不是,才尴尬地走了。

阎思文送走客人,回客堂打开包袱,检查了书稿。

书稿完整无缺。

竟然被拒稿了?

他的心里有些不痛快,甚至有些烦躁。

老妻也有些不高兴,

“这个李东家,年前还登门求着要你的书,现在说不印就不印了,真是个小人!”

阎思文摆摆手,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咱们换一家作坊就行了。”

他对自己的学问很自信。

这家不出咱的书,有的是人想出。

京城三大印书坊,东家都找过的,条件都十分优厚。

他从书桌上找到李东家的名帖,扔进字纸篓。

言而无信!

小人也!

绝交!

夫妇两个正在说话,一个中年秀士走了进来,神情有些沮丧。

秀士长相神似思文,只是个子矮了一些。

“父亲,母亲。”中年秀士上前叫了一声。

阎思文疑惑道,

“秉德,怎么这会儿回来了?”

大儿子只是都察院的一个最底层的书吏,家里离都察院衙门还有一段距离,回去就要迟到了。

莫非是有事?

阎秉德苦笑一声,颓丧地说道,

“父亲,督察院将我轰出来了,没工作了。”

夫妻俩都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

“上官说我抄写的文书有错字,然后……………”

阎秉德说不下去了,眼泪掉了下来。

看到父母,他才有机会诉说心中的委屈。

母亲急了,

“你这孩子,怎么还错字了呢?”

阎秉德低着头,抹着眼泪,十分难过。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却没了活计,这让他既尴尬,又感觉压力山大。

阎思文摆摆手,冷哼一声,

“有错字就赶人?不过是为了赶你走找的借口。”

“既然如此,就在家歇着吧,咱们再寻访一个活计。”

阎秉德的眼圈红了,本以为会被严厉的父亲责骂一顿,

没想到父亲反而帮自己开脱。

一家人进了客堂,

阎秉德看见茶几上的书稿,有些意外,

“父亲,我看到李东家从这出去,书稿怎么还回来了?”

阎思文叹了口气,

“他不印了。”

“为什么?”阎秉德很意外,“年前就谈好的,怎么还能出尔反尔?真是小人也!”

阎思文摆摆手,

“秉德,咱不管他了。”

“还有两家印书坊年前来找过,正好你回来了,你就拎着书稿去一家一家问吧。”

“你知道是哪两家吧?”

阎秉德点点头,

“父亲,我知道的,我先去最大的那家问问。”

他拎着书稿出去了。

现在自己没了生计,还指望父亲的书出了,能有点钱补贴家用。

阎思文在他背后提醒道:

“秉德,年前他们都提条件的,你只需要将书稿送过去就行了。”

景阳宫。

朱允?睡醒了,感觉神清气爽,

早晨吃了药就一直睡到现在,病似乎完全好了。

简单用了午膳,他去了书房。

屏退了左右,太监方义守在门口。

朱允?提笔默写了一页人名。

这是母妃去的那个晚上留给他的。

他既担心忘记,又担心名单遗失,于是每天早晨默写一遍,之后就将名单烧掉。

今天早晨头脑昏昏沉沉,没有默成,中午补这一次。

他相信,这么坚持一个月,肯定能记的滚瓜烂熟,再也不会忘记,犹如刻在脑子里一般。

他将名单又默读了一遍,将名单放在火烛上烧了。

火焰跳动,青烟弥漫,烧纸的独有味道又勾起了他痛苦的回忆。

那天夜已经深了。

他已经准备睡下了,母妃将他叫去,

前殿空荡荡的,只有母亲一个人在。

“这是外面的铺面、庄子的房契、地契,别人都不知道的,你收藏好,私下用钱也方便。”

朱允?疑惑道,

“母亲,这放你这吧,孩儿要了没有。”

母妃只是摆摆手,“先放你这。”

接着,她又欣慰地说道:

“炫儿,方先生是大儒,在读书人中很有声望,你有他拥戴,娘很放心。”

她拿出一张名单递过来,

“炫儿,这个名单你背诵下来。”

朱允?接过去,在烛光下看了一眼,

锦衣卫一名千户,两名百户,还有十几个死士。

朱允?有些激动,母亲竟然将这个名单给了自己,

肯定是觉得自己长大了!

可以独当一面了!

母妃有些惭愧,“家底太薄了,只给你准备了这些人。”

朱允?急忙安慰道:

“母亲,人不在多,只要精明能干就行了。”

母妃摆摆手,

“去吧,今晚就背熟了,然后立刻销毁,不许留着过夜。”

朱允?告退了。

今晚母妃说话怎么怪怪的。

短短的时间,交代了这么多重要的事情,有些之前自己都不知道的。

莫非自己长大了,母妃终于以平视的目光看自己了?

直到他被摇醒,被告知:

母妃病去了!

他才明白,当时母亲是在交代遗言。

朱允?擦去眼泪,换了礼服,去了咸阳宫。

找到了薛妃,躬身施礼,

“娘娘,孩儿想出宫一趟。”

薛妃有些惊讶,柔声劝道,

“二殿下,您还没有痊愈,不如养养身体再出宫。”

朱允?躬身道,

“娘娘,孩儿的一位先生过几天就要远行了,孩儿想去看看他,有没有能帮助准备的。

薛妃知道他说的是方孝孺,

见他坚持,这又涉及到师长,只好命人拿来出宫的牙牌,

“二殿下,早去早回,多穿衣服,别再受凉了。”

朱允?拿到牙牌,道了谢就去了。

薛妃看着他离去,这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可是礼貌的下面掩藏的却是冰凉的心。

她不禁摇摇头。

幸好自己没有孩子,没什么好担忧的。

~

朱允?只带着方义就出宫了。

出了东华门,两人弯弯绕绕去了正阳门。

在一个巷子深处,有一个不起眼的酒馆。

门帘不大,酒菜也很普通。

现在正是中午饭点,却空荡荡的,没一个食客。

朱允?进去了,冲掌柜亮了一下信物,那是母亲留下的一方钤印。

掌柜微微躬身,

“殿下,请跟老奴来!”

掌柜将他领进了后院的书房就退下了。

朱允?缓缓坐下,示意义:

“你去找人吧。”

这个小酒馆也是母亲留下的产业,掌柜就是其中一名死士。

朱允?这次出来并不是要见那些死士,

死士其实不用管,有人固定时间给送钱,有任务的时候,拿信物去叫人就行了。

他今天来,就是要见锦衣卫的一个千户、两个百户,免得时间长了,这几个人脱线了。

半个时辰后,太监方义来了,

“殿下,房千户来了。”

片刻,一个锦衣卫的官员推门进来,看到朱允?,他急忙上前施礼,

“下官锦衣卫千户房天化拜见殿下。”

朱允?点点头,“以后有事会让方义找你。”

“是,殿下。”

朱允?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才让房天化走了。

又坐了半个时辰,朱允?才从后门离开,还有两个锦衣卫的百户要见。

能从陛下手里扣下三个人,他有些亢奋。

虽然开局人有些少,但是以后慢慢多起来的。

暮色沉沉。

朱允?终于带着方义回宫了。

此刻,阎秉德也疲倦地迈进了家门。

他舍不得雇佣马车,就凭两条腿跑了一个下午。

阎思文出来招呼儿子,

“秉德,晚饭马上就好了,......”

看到儿子手里的大包裹,他愣住了,

“秉德,怎么回事?”

秉德无奈地说道,

“父亲,另外两家也不接,只推脱本小利薄,怕耽误了大作云云。”

“明天我找其他印书坊再问问?”

阎思文上前接过包裹,

“去洗手吃饭吧。出书的事再说。”

京城最大的三家印书坊都不做,那就只能暂时放下了。

找小作坊还不如不出,免得被朋友笑话。

解释圣人典籍的书最好是放在大作坊,

大作坊实力雄厚,雕版精细,影响的地域广,给钱也大方。

小作坊粗制滥造,雕版容易糊,还有错别字,也没有实力发行到其他大的城市,

稿费更是低的让人发指,简直和白写书一般。

小作坊一般都是做话本,承接一些酒店、青楼的印刷活计。

在小作坊印书,会成为读书人的笑柄。

阎秉德看妻儿都在,正等着自己上桌,就去了一旁洗手。

阎思文看看手中的包裹,

不由地有些怀疑,莫非老夫写的不够好?

他一时间羞愧难当,大步去了厨房,将包裹塞进了眼。

老妻急忙捞出来,拍灭了上面的火星,

“你发什么疯?!“

她在厨房听到了父子的对话,心里也十分难过。

丈夫为了写这本书,呕心沥血,这几年都没好好休息过,除了去大本堂,心思都在书上了。

暑天,屋里热的像蒸笼,坐着不动就一身汗,他在写书;

寒冬腊月,砚台的水都结冰,他还在写。

写秃的毛笔能装一筐,写废的稿纸比他人还要高,

几年的心血,现在怎么能付之一炬?

阎思文有些颓废,

“一堆破烂,还留着做什么?”

老妻眼睛红了,轻轻理了理他的棉衣,安慰道,

“夫君,他们会后悔的!”

阎秉德闻讯赶来,急忙将包裹抱在怀里,

“父亲,今天的事有蹊跷,不如再等等看。”

阎思文长叹一声,摇摇头去了书房。

书桌上摊着几张写废的稿纸。

纸篓里还有一支写秃了的毛笔。

他在书桌后坐下,心里五味杂陈。

本以为出了这本书,拿稿费补贴一下大儿子的生计,没想到竟然一天之间,之前上门求书的东家都不要了。

更倒霉的是,大儿子突然失去了工作,

他脑中突然如闪电划过,不由地打了个激灵,今天的事情很不对劲!

他坐直了身子,将今天的事情连在了一起,

黄子澄的请柬、

大儿子失业、

自己的书被三大印书坊拒绝刊印,

一切串联起来,似乎有了可能的答案。

他不禁失望地摇摇头,如果自己猜测是对的,那不就是党同伐异吗!

阎秉德送来一杯茶,劝道,

“父亲,从长计议,不要上火。”

阎思文已经恢复了平静,淡然道: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觉,咱们行的正,坐的直,问心无愧即可。”

大儿子有些懵。

父亲突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莫非,父亲的书不能刊印是被人整了?

“父亲,是有人结党,要对付您?”

阎思文摆摆手,

“忙一天了,你去吃饭。让你母亲将饭送书房来。”

阎秉德告退了。

天色一点点暗淡下来。

阎思文破例没有点上蜡烛,坐在黑暗中盘算着眼前的局势,心情有些复杂。

太子身体时好时坏,有些人开始提前投资,盯着皇家第三代了。

可是你们投资也就罢了,为何要党同伐异?

阎思文不禁冷哼一声。

咱的骨头也是硬的!

这点小小的折磨算什么!

此刻,

蒋?的心情一样很复杂。

作坊和村民打架的事基本已经明确了。

锦衣卫从应天府提走了被拘的村民,审问后得到了答案。

但是,

现在查账出现了问题。

手下负责查账的总账房,竟然过来禀报,看不懂关志平冶铁作坊的账簿。

蒋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看他,

这是锦衣卫最好的账房,经历了多起大案要案,每次都能从账簿中精准地发现问题。

今天说看不懂一个新建作坊的账?

老东西,你被收买了?

蒋?冷哼一声,

“拿来咱看看,难道是天书吗?”

一群蠢货,竟然连账簿都看不懂了!

锦衣卫该换一批账房了。

蒋?冷冷地扫了一眼堂下的一群账房。

众人都觉得心中一凛,想起了上官的严苛,后背都起了一阵寒意。

一位书吏送上来一叠账簿。

蒋琳打开一本,不屑地说道,

“不就是账吗,这种............”

他的神情变得古怪,

自己也看不懂!

他随手扔了手上的账簿,又拿起了一本,

翻了一下,再换了一本,

他看的飞快,每一本都是翻一下就扔在地上,

他的手上只剩下最后一本了,被他狠狠地?了出去,重重砸在一个账房的身上,

吓得那个账房白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

蒋琳疑惑道:

“这是给人看的账簿?”

“你们确定没拿错?”

“鬼画符一般,不是道观、寺庙的功德簿?”

总账房愁眉苦脸,

“指挥使,下官是和县衙的县丞一起去的,对方给的就是账簿,看类目也是,就是记的账下官看不懂。”

蒋?郁闷了。

竟然看不懂账簿。

明天怎么给陛下禀报?

“陛下,下官无能,看不懂账簿?”

陛下会怎么看咱?

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咱何用?

总账房提议道,

“指挥使,冶铁作坊的账房肯定懂,要不......”

蒋?冷哼一声,

“要不,咱直接去告诉三殿下,咱正在查他?”

总账房缩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蒋?心情烦躁,不耐烦地挥挥手,

“滚!全都滚!”

手下都如释重负,匆忙地走了。

大堂很快就空了,只剩下蒋琳一个人坐在大堂上发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