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165章 抉择

大宋文豪 第165章 抉择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02:33:55 来源:源1

厅堂内落针可闻,连窗外的鸟鸣似乎都识趣地噤了声,只剩下陆北顾自己胸腔里那颗心,擂鼓般重重撞击着肋骨。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念头第一时间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毕竟当初县试结束之后,跟...

三月春寒料峭,陆北顾闭门谢客已半月有余。他将自己关在书房中,日以继夜地推敲修改《变法十策》。每一条建议都反复斟酌,每一字句皆力求精准。他知道,这篇文章不仅关乎蜀中士林对他的看法,更可能影响朝堂风向。

崔文?与周明远自眉山归来后,亦深受震动,每日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但陆北顾皆婉言谢绝,只命仆人转告:“陆生闭门修书,暂不见客。”

这日午后,梁娴再次来访。

“你到底想做什么?”她一进门便直截了当地问,“写《项籍论》时,我尚可理解你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如今这篇《变法十策》,却是真要动刀子了。”

陆北顾放下笔,抬头看着她,目光沉静如水:“若无行动之志,何来济世之功?”

梁娴轻叹一声,缓步走到案前,拿起那厚厚一叠稿纸翻阅片刻,眉头越皱越紧:“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改革科举……这些哪一个不是朝廷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你不过是一介布衣,竟敢如此直言不讳?”

“正因为是布衣,才无所顾忌。”陆北顾语气平静,“若天下人都因畏惧权势而缄口不言,国家岂非永无振兴之日?”

梁娴沉默良久,终是摇头:“你太天真了。你以为你的文章传遍益州路,便会有人上达天听?你以为苏子瞻的回信,便是对你全力支持?”

陆北顾微微一笑:“我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但我必须迈出第一步。”

梁娴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道:“若你想真正推动变法,仅凭一篇文章远远不够。你需要人脉,需要盟友,需要真正的权力。”

“所以我打算进京。”陆北顾缓缓说道。

此言一出,梁娴脸色微变:“你疯了?京城乃权贵之地,党争激烈,稍有不慎,便身败名裂!”

“正因如此,我才要去。”陆北顾站起身,目光坚定,“我并非孤身一人。苏子瞻已对我刮目相看,张安国在成都亦对我多有关注。若能得他们相助,未必不能立足于庙堂之上。”

梁娴久久无语,最终只是低声说道:“你要去,我不拦你。但记住,一旦踏入京城,便再无回头路。”

陆北顾点头:“我早已做好准备。”

数日后,《变法十策》正式刊印,在蜀中再度引发轰动。士子们议论纷纷,有人赞其胆识过人,有人斥其狂妄无知。更有甚者,传言此策已被送往京师,为某些重臣所留意。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成都的急信送至陆府。

拆开一看,竟是张安国亲笔:

“陆兄高论,实为当世良策。某已将此文呈于知府大人,并附荐表一道,愿兄台早日入仕,共谋大计。”

陆北顾读罢,神色凝重。

他知道,这是命运的召唤。

他终于要走出嘉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数日后,陆北顾启程前往成都。

此行,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书生,而是带着理想与抱负的变革者。

抵达成都后,陆北顾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张安国亲自设宴款待,并引荐予成都知府赵元甫。赵元甫年逾五十,曾任礼部侍郎,虽已外放地方,却仍保有朝中影响力。

席间,赵元甫细细品读《变法十策》,频频颔首。

“陆生此策,条理清晰,切中时弊,实为难得。”他抚须笑道,“若非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出自一位布衣之手。”

陆北顾拱手谦逊:“晚辈浅薄,不过略抒己见,还望大人指教。”

赵元甫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你可知,此策若呈于御前,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陆北顾坦然答道:“晚辈只求尽己之力,至于后果,不敢妄测。”

赵元甫沉吟片刻,忽而长叹:“好一个‘不敢妄测’。如今朝中,最缺的便是你这般赤诚之人。”

他顿了顿,又道:“若你有意入仕,我可为你引荐几位在京中有分量的官员。”

陆北顾心中一震,但仍恭敬答道:“晚辈愿往京师,一展所学。”

赵元甫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且在我府中住下,我会安排人带你进京。”

此事一经传出,成都士林震动。不少年轻学子慕名而来,欲拜陆北顾为师。而张安国亦趁机为其广为宣传,使陆北顾之名,逐渐传入京师。

与此同时,另一封来自眉山的信悄然送达。

“陆兄:”

“闻兄台将赴京师,轼欣喜之余,亦感忧虑。京师乃龙潭虎穴,人心叵测,望兄谨慎行事。”

“轼虽不在京中,然若有需我之处,必竭力相助。吾弟辙亦有意与兄共事,若得相见,必成良友。”

“愿兄不负初心,砥砺前行。”

“眉山苏轼再拜。”

陆北顾握着信笺,心潮澎湃。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里有机遇,也有危机;有盟友,也有敌人。

但他已无惧。

因为他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肩上有责。

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而他,将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陆北顾在成都住了月余,每日与张安国、赵元甫等地方名士论学议事,逐渐熟悉官场之道。他虽未正式入仕,却已显露出非凡的才识与胆略。赵元甫对他愈发欣赏,常在幕僚面前称赞:“陆生之才,不在寻常进士之下,若得朝廷重用,必成栋梁。”

然而,真正令陆北顾感到压力的,并非是这些赞誉,而是来自京师的一封密信。

“陆兄台鉴:”

“听闻兄台即将赴京,某甚为欣喜。然亦有一言相告??朝中局势复杂,变法之议早已暗流涌动。王介甫(王安石)力主新政,而司马温公(司马光)等人则持保守之见。此番变法之争,恐将波及天下士人。”

“轼虽远在眉山,然知兄志向高远,愿尽己所能,为兄铺路。若有需我之处,可随时遣人送信。”

“望兄慎行,勿忘初心。”

“苏轼顿首。”

陆北顾读罢,神色凝重。他知道,自己虽有意改革弊政,但若贸然介入朝堂党争,恐怕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更何况,王安石乃当朝权臣,其变法主张虽有其理,却也引发诸多争议。若贸然支持一方,极易被卷入权力漩涡。

他将信收起,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良久。

翌日,赵元甫召见他。

“陆生,你对朝局如何看待?”赵元甫开门见山地问。

陆北顾拱手答道:“晚辈以为,变法势在必行,然须审时度势,不可操之过急。若只求速效,恐伤民本。”

赵元甫微微颔首:“此言有理。然如今朝堂之上,已非单纯论政之地,背后牵涉诸多利益纠葛。你若欲入京,便需有所依附。”

陆北顾沉默片刻,问道:“大人以为,晚辈该何去何从?”

赵元甫轻叹一声:“若论才识,你可辅佐王介甫;若论德行,你可投奔司马温公。然二人政见迥异,立场对立。你若选其一,便等于站队。”

陆北顾心中一震。

他知道,这是人生的关键抉择。

若选择王安石,便是站在变革派一边,势必与旧党对立;若选择司马光,则可能被视为守旧之人,难有施展空间。

他缓缓开口:“晚辈不愿依附任何一党,只愿以国家社稷为重,推行务实之策。”

赵元甫闻言,目光微动:“难得你还存此想法。然现实未必容你独行。”

陆北顾坚定地点头:“若无此志,晚辈便不配称‘士’。”

赵元甫看着他,许久未语,最终长叹:“好一个‘士’字。既然如此,我便为你引荐一人。”

“谁?”陆北顾问。

“曾子固(曾巩)。”赵元甫缓缓说道,“他虽不如王、司马二人位高权重,却素有清誉,且文采卓绝,极受欧阳永叔(欧阳修)器重。此人既能与新党周旋,又不至于彻底背离旧派。若你能得其赏识,或可在朝堂立足。”

陆北顾沉吟片刻,郑重拱手:“多谢大人指点。”

数日后,赵元甫亲自修书一封,命人送往京师,推荐陆北顾于曾巩门下。

与此同时,张安国亦多方奔走,为其在京师谋得一席之地。

终于,在春末夏初之际,陆北顾辞别成都,启程前往京师。

临行前夜,梁娴再次来访。

“你真的决定了?”她低声问道。

陆北顾点头:“是。”

梁娴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京城不是嘉州,也不是成都。那里的人,不会因一篇文章而对你刮目相看。”

“我知道。”陆北顾淡淡一笑,“但我仍会坚持自己的信念。”

梁娴沉默片刻,忽然取出一物递给他。

“这是什么?”陆北顾接过。

“一把剑。”梁娴轻声道,“你总说,自己像一把剑,锋芒内敛。如今,你该让它出鞘了。”

陆北顾低头看着手中短剑,剑鞘古朴,却透着寒光。

他轻轻抽出一寸,只见刃口锋利如雪,映照出他的眼神??坚定、冷静、毫无畏惧。

他缓缓将剑收回鞘中,郑重地系于腰间。

“我会带着它。”他说。

第二日清晨,陆北顾踏上赴京之路。

随行者,除了仆从,还有崔文?和周明远。他们皆自愿同行,一则为了追随陆北顾,二则也想见识真正的庙堂世界。

一路风尘仆仆,几经辗转,终至汴京。

此时的汴京,正值盛夏,繁华似锦,车马如龙。城中达官贵人往来不绝,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陆北顾一行抵达后,暂居于张安国安排的客栈之中。

翌日,曾巩亲自派人前来接引。

“曾大人请陆公子即刻前往府上相见。”来人恭敬地说道。

陆北顾整理衣冠,带上那柄短剑,步入曾府。

曾巩年约四十,身材瘦削,神情儒雅,举止温和却不失威严。他细细打量陆北顾,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陆公子大名,我早有耳闻。”曾巩微笑道,“《项籍论》与《变法十策》,皆令人敬佩。”

陆北顾拱手施礼:“晚辈浅薄,不过略抒己见,还望大人指教。”

曾巩示意他坐下,随即正色道:“你的文章,我已呈予欧阳先生阅览。他对你的见解颇为赞赏,有意引荐于翰林院。”

此言一出,陆北顾心中一震。

翰林院,乃是天子近臣之所,凡入其中者,皆为当世俊才。

若能入翰林,便意味着真正踏入朝堂核心。

但他深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晚辈愿竭尽所能,不负所托。”他郑重答道。

曾巩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既志在变革,便须先学会如何在这座庙堂中生存。”

陆北顾郑重地应声:“是。”

他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从此之后,他不再是蜀中一介布衣,而是真正踏上了通往庙堂的道路。

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而他,也将在这条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