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 第87章 渔业发展,水产丰富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第87章 渔业发展,水产丰富

簡繁轉換
作者:萧山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6 14:05:04 来源:源1

第87章渔业发展,水产丰富(第1/2页)

春暖花开,辽东的土地上生机盎然。百姓们的餐桌因高粱和各种蔬菜的引入而日益丰富,商业也因算术的普及而蓬勃发展。然而,周明深知,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健康和体力的重要来源,仅靠陆上畜牧,效率终归有限。他的目光,转向了辽东丰富的水域——河流、湖泊,以及那浩瀚无垠的海洋。

“民以食为天,然食亦分精粗。若能餐餐有鱼肉,百姓体魄必更强健!”周明站在辽东城外的河流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旁边是几个百姓,正用简陋的渔网捕捞着小鱼小虾,收获寥寥。

“公子所言甚是。”民部主官躬身应道,“然这河中之鱼,向来稀少,且不易捕获。至于海中,更是风浪险恶,非渔民不敢轻易涉足。”

周明微微一笑。他知道,这并非是资源匮乏,而是技术和观念的落后。在古代,渔业多是靠天吃饭,缺乏系统的发展。但在现代,渔业早已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无论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洋捕捞,都有着成熟的技术。

“今日,我便教诸位,如何让这水泽之地,化作取之不尽的粮仓!”周明朗声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周明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辽东境内众多河流湖泊边的低洼地。他决定在这里推广淡水养殖。

“诸位,你们看这洼地,若能稍加修整,引水入内,便可成为一个个肥美的鱼塘。”周明亲自绘制了鱼塘的结构图,详细标注了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增氧设施(虽然简陋,但足以提示空气流通)的位置。

“鱼塘?公子是说,将鱼养在里面?!”一名老农惊讶地问道,“鱼儿不是野生的才肥美吗?养在池子里,岂非与猪羊一般,要喂食才长得大?”

周明点头:“正是!养在池子里,我们便可控制其生长,确保产量!而且,我还能教你们如何让鱼儿长得更快,更肥美!”

他利用墨子芯片的知识,向百姓们传授了基础的养鱼理论:

鱼种选择:优先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鱼种,例如鲤鱼、鲫鱼等。

饲料投喂:指导百姓收集农作物秸秆、腐烂的菜叶、昆虫幼虫等,甚至利用化粪池处理过的沼液(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可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间接喂鱼)作为饲料。

水质管理: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

混养模式:指导百姓尝试多种鱼类混养,利用不同鱼类对食物链的利用差异,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

“沼液还能养鱼?!”当周明提出将沼液倒入鱼塘时,百姓们再次被震惊了。他们以前只知道沼液能肥田,没想到还能喂鱼!这周公子简直是“变废为宝”的专家!

“公子,这沼液倒入鱼塘,鱼儿会不会有怪味?”有百姓担忧地问道。

周明解释道:“沼液需经过化粪池发酵处理,且不可过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浮游生物再被鱼儿摄食,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所以,鱼儿并不会有怪味,反而因食物充足而更加肥美!”

在周明的指导下,辽东的百姓们开始在田地旁开挖鱼塘,引水入内。工匠学徒班的弟子们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百姓修建标准化鱼塘。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个个鱼塘便如同珍珠般点缀在辽东的乡野间。

当第一批养殖的鱼儿捕捞上岸时,村民们沸腾了。那些养在鱼塘里的鱼,不仅个头更大,肉质也更加肥厚。

“我的天爷!这鱼比野生的还大上好几圈!”

“俺老汉活了五十多年,从未见过这般肥美的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7章渔业发展,水产丰富(第2/2页)

鱼塘的成功,不仅为百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蛋白质来源,也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多余的鱼可以在集市上出售,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

除了淡水养殖,周明也积极鼓励沿海居民发展近海渔业。他知道,海洋资源远比内陆水域更为丰富,但古代落后的捕鱼工具和技术,极大地限制了渔业的发展。

“公海之广阔,其鱼虾之丰盛,非内陆可比。”周明召集沿海的渔民代表,向他们展示了一些改良后的捕鱼工具图纸。

他引入了:

改良渔网:指导工匠制作网眼更合理、编织更牢固、网坠更重的渔网,提高捕捞效率。

简易捕鱼陷阱:设计出利用潮汐原理的简易捕鱼陷阱,方便渔民在潮间带捕获鱼虾。

小型渔船的优化:对现有渔船的船体结构进行微调,使其更稳固,更适合近海作业。

“公子,这网眼更密的渔网,会不会把小鱼也一网打尽,不利于来年捕捞?”一名老渔民提出了疑问,他有着世代相传的朴素渔业伦理。

周明赞许地看了这老渔民一眼,点头道:“老丈说得极是!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大小的网眼,捕大放小,方能永续利用!”他甚至还提出了“休渔期”的概念,虽然暂时还无法强制执行,但已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悄然灌输给百姓。

渔民们在周明的指导下,改进了捕鱼工具。当他们第一次使用这些改良后的工具出海捕鱼时,收获之丰,远超以往!

“公子赐予的渔网,当真是神物啊!俺们一网下去,竟能捞起往日三倍的鱼!”渔民们兴奋地扛着满满当当的渔获,向周明报告。

一时间,辽东沿海的渔业也变得热火朝天。新鲜的鱼虾源源不断地运往内陆,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极大地丰富了辽东的蛋白质来源。

当辽东的百姓,在寒冬里吃上了热腾腾的火炕饭,有高粱饼子和腌萝卜,春夏之际又能吃到肥美的鱼肉时,这种“生活质量的提升”,远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深入人心。

“以前俺们在老家,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如今在辽东,隔三差五就能吃上鱼,这日子,神仙也比不上啊!”一个从冀州逃难而来的流民,吃着刚从鱼塘里捞上来的鲜鱼,感动得热泪盈眶。

辽东,成了乱世中的一块“美食高地”。这种“舌尖上的幸福”,让百姓们对周明的统治更加认同和感激。他们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位年轻的周公子。

张宁在医馆里,也感受到了渔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

“公子,据医馆数据统计,自从辽东推广渔业养殖和捕捞后,百姓的体魄普遍强健了许多,孩童们的生长也更加迅速!”张宁兴奋地向周明汇报,“许多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都已销声匿迹!”

周明笑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数据,更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因为更好的营养而变得健康,因为健康而拥有了更强大的活力。

“【宿主,渔业发展已达初级水平,可解锁更多海洋科技。】”墨子芯片在周明脑海中提示。

“【海洋科技?那可是星辰大海啊!】”周明心中一动,他对未来的征途,又多了一份期待。

在乱世之中,当其他诸侯还在为军粮发愁,为瘟疫头疼时,周明却在辽东默默耕耘,用最基础却又最实用的科技,一点点地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他让人们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活得健康。这份由口腹之欲带来的满足,最终将汇聚成一股磅礴的民心力量,成为他未来征伐天下的最坚实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