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 第88章 纺织作坊,标准化生产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第88章 纺织作坊,标准化生产

簡繁轉換
作者:萧山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6 14:05:04 来源:源1

第88章纺织作坊,标准化生产(第1/2页)

辽东的春日,风物日新。高粱的田地绿意盎然,鱼塘里肥鱼跳跃,集市上的商贩们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周氏乘法口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的餐桌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单调,而周明的目光,又落在了百姓的衣着上。粗布麻衣,虽然耐磨,却不够保暖,也远谈不上舒适。在周明看来,这同样是提升民生、发展经济的关键一环——纺织业。

“穿得好,才能活得有尊严。尤其是在北方,冬季漫长,保暖的衣物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周明站在辽东工坊区新开辟的一片空地上,向身旁的民部主官和铁山师傅指点着。

“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纺织之工,素来繁琐耗时。寻常百姓家中,织布一天,也出不了几尺布料,更别提那精细的丝绸了。”民部主官愁眉苦脸地说道。这年代,布匹贵如金,寻常百姓一年到头也添不了一件新衣。

铁山师傅也点头道:“纺线织布,多为女子在家中劳作,效率低下。即便有那纺车,也慢得像老牛拉磨。”

周明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提高效率,而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纺织作坊,让辽东的布料,如同这里的粮食和酒一样,成为响彻天下的名品!

“我欲在辽东建立大型纺织作坊,引入简易纺纱机,让纺线织布不再是苦力活,而是高效的生产!”周明语气坚定,指了指手中的图纸,上面赫然是几款在现代工业纺织中极为基础,但在汉末却能称得上是“黑科技”的纺织设备。

周明所说的“简易纺纱机”,是他在墨子芯片的帮助下,结合古代木工技艺,优化设计出来的手摇式纺纱机。它虽然无法与工业革命后的珍妮纺纱机相比,但相比于传统的单锭手纺车,其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诸位请看,这便是纺纱机!”周明将第一个木制样机推到众人面前。它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巧妙的力学原理。只需一人摇动手柄,多根纱锭便能同时转动,将棉花或麻纤维快速纺成均匀的线。

“我的天!这……这东西,竟能同时纺出数条线!”在场的工匠和民部官员无不惊叹。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器械,这简直就是神匠所制!

“有了此物,一个女子一日所纺之线,顶得上往日十人!”铁山师傅眼中冒光,他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生产力。这可比以前的单锭纺车强太多了,简直是鸟枪换炮!

周明亲自示范了纺纱机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工匠学徒班的弟子们开始批量制作这种纺纱机。他强调,这些纺纱机必须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个零件都能互换,方便维修和推广。

同时,周明还派人从辽东周边以及中原地区,高价收购棉花和优质麻料。他知道,棉花在这个时代并非主要纺织原料,但其保暖性和舒适度远胜麻布和丝绸,是未来纺织业的主力。他要让辽东成为这个时代第一个大规模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

“收购棉花?公子,那东西扎手,又不好纺,百姓多不喜。”民部主官疑惑道。

周明神秘一笑:“放心,等到我们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问世,百姓们便会知道,棉花才是真正的宝物!”

随着简易纺纱机的批量生产,周明开始着手建立纺织作坊。他没有让百姓在家中分散劳作,而是采取了集中生产的模式。

“作坊内,将统一设置纺纱区、织布区、染色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流水作业,相互配合,效率更高!”周明向民部官员们解释着现代工厂的运作模式。

他鼓励辽东的贫困妇女和部分流民加入纺织作坊,提供稳定的工钱,并给予食宿保障。这对于在乱世中挣扎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诱惑。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尤其是女性,纷纷涌入辽东,成为了纺织作坊的第一批工人。

“公子,俺们以前在家里纺线织布,累死累活也换不来几斤粮食。如今在作坊里,不仅有工钱拿,每日还有饱饭吃,住的也是暖和的火炕房!”一位来自冀州的妇人,眼中含泪,感激地说道。她曾因饥荒和战乱,流离失所,如今在辽东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8章纺织作坊,标准化生产(第2/2页)

作坊的建立,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劳动力的一种解放与集中。它让那些原本分散在家中、效率低下的零碎劳动力,被组织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

周明甚至还设计了简易的织布机。虽然仍是手摇式,但相比于传统的踞织机,它能织出更宽、更均匀的布匹,效率同样大为提升。

纺织作坊里,纺纱机嗡嗡作响,织布机嘎吱作响,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匹匹质量均匀、颜色纯正的棉布和麻布,源源不断地从作坊中产出。这些布料,不仅满足了辽东百姓的穿衣需求,甚至还有了富余,可以用于对外贸易。

在纺织作坊的建设和运营中,周明特别重视女性角色的作用。他深知,纺织业历来是女性主导的行业,而女性的细心和耐心,在标准化生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张宁和蔡琰,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宁,这位太平道圣女,在医馆管理之余,也积极参与到纺织作坊的建设中。她利用其在医学上对卫生和秩序的追求,帮助周明制定了作坊的规章制度,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她甚至提出了给女工们提供“月事布”(简易卫生用品)的建议,这让女工们对周明和张宁的关怀感激涕零。

“公子,这些女工,大多身世坎坷,流离失所。能有安稳之处,已是万幸。公子和张宁医女对她们的体恤,更是让她们感念在心。”蔡琰看着纺织作坊里那些忙碌而面带笑容的女子们,柔声对周明说道。

蔡琰,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则利用其对审美和色彩的敏感,帮助周明设计了布料的图案和染色方案。她从辽东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布料花纹,使得辽东产出的布匹,不仅实用,更兼具美观。

“公子,这丝线若能染成这般天青色,再配以雪花纹路,定能大受欢迎!”蔡琰指着一幅她设计的图样,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的温柔和才华,让枯燥的纺织品焕发出了艺术的魅力。

周明看着两位各有风采的女性,心中甚是欣慰。张宁的独立与干练,蔡琰的温柔与才华,都在辽东的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们不再是乱世中身不由己的弱女子,而是能够独当一面,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正是周明所期望的“反套路剧情”——让女性在乱世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纺织作坊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周明经济与权谋的重要布局。

满足内需:辽东百姓告别了衣不蔽体的困境,有了充足的保暖衣物。

对外贸易:富余的布料可以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换取辽东所需的战略物资和金钱。这比单纯依靠粮食贸易,更能多样化辽东的经济结构。

吸引人口:优越的衣食住行条件,让辽东成为流民心中的“圣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渴望安稳生活的百姓。

军事保障:充足的布料可以为军队提供统一、保暖的军服,提升士气和战斗力。

当其他诸侯还在为军服破烂、士卒衣不蔽体而烦恼时,辽东的将士们已经穿上了统一、保暖、且质量上乘的军服,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士气和归属感。

公孙康和田楷这些周边势力,或许还在为各自的地盘争斗不休,却丝毫未察觉到,辽东正在悄无声息地积蓄着足以颠覆整个天下的力量。

“【宿主,纺织业发展已达初级水平,可解锁更多染色技术及服饰设计图纸。】”墨子芯片的声音恰时响起。

“【很好。】”周明心中暗想,未来不仅要让辽东百姓穿得暖,还要穿得时尚!

周明看着纺织作坊内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感受着机器运转的节奏感。他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地,将一个落后的古代社会,改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科技进步的全新文明。这不仅仅是“种田”,更是对时代的逆转与重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