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31危机

清末1895看观你好 31危机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31危机(第1/2页)

宋庆1820年生人,今年虚数79了。

人老了,但还不糊涂,和张克会于营中,讲起了甲午旧事。

他1882年开始,一直奉命驻扎旅顺,长达12年。

朝鲜事变他奉命驰援,

1894年,10月8日,宋庆率所部毅军五营2000人,到达凤凰城。10日抵九连城,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会商协守鸭绿江防务。时清军集结于鸭绿江下游九连城一带兵力,计毅军、铭军、盛军、奉军、芦榆防军、黑龙江镇边军等新旧达70余营,共4万余人。除依克唐阿所部镇边军外,其余各军均归宋庆节制。

本来是解决朝鲜事,闻战事不利,天气寒冷,诸军彷徨,后面突然传来消息,日军登陆辽东半岛花园口,进攻金州,旅大。他率军反攻不成又丢了旅顺,激战数次,败回了辽河两岸。

最后他也没话说,就是打不赢,被撤职留任,只是知道他还是敢战的,在军中也素有威望,没有换人(不确定军队性质需要,李鸿章保人,称职,还是政治需求哪方面多一点)

又说起自己,早年经历过太平天国,捻军,回乱,随左宗棠西征连捷,感觉自己没什么做不到的,一路升官,也被欣赏提拔,委任要职。

怎么老了,是自己无能?经数战不能一胜。还是敌人枪快炮利?

张克,也不多言,“4万不能胜,就10万,20万,30万,无论如何要赢。”

计划李鸿章都通过信,不复杂,没啥不明白的,就是站队,宋庆最后说了,“左公千古,吾不背骂名,听说中堂有意振作,在旅顺和俄国一战?我这把老骨头,不带怕的,扔这里了,呆这么多年,丢了可惜啊!”(原时空命令交接旅顺给俄军,俄军花钱买他驻扎十几年的营盘,他烧掉了,我认为他是有点气性的,物语类聚,人与群分,看他部将马玉昆,一起在旅顺附近作战的章高元战斗记录,猜测)

张克行一礼,转身告退了。

和西式军队打过的将领没有不忧虑的,宋庆的新军练得如何?见仁见智了,但东北清军八旗,清末公认不行,指不上,少见接敌记录。

张克直接回到锦州守着电报线,随时关注北京的消息。等待东北情报网的建立,三五月之内,必然会有所成就。如果清军大规模异常调动,张克必然会知道的。如果是小规模,那么张克自信是顶得住的。

毕竟每个月就有10万人被运送过来,看着一天天一车车的人从火车上下来。

看着他们眼中看到比他们先来的人,已经开始开垦出有模有样的田地时透露出的希望,相信他们是有勇气拿起刀枪来抵抗的,卫田军扩张有限,但愿意登记的农人数目在快速增加,有不少男丁多的,都有一丁登记兵册。

两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北京那边传过来消息,大规模移民,北京到石家庄铁路修建已经停工,天津到济南方向开建,这些事怎么盖得住?

清廷中央几次下旨,停办招收移民出关,铁路改线的事停止,从新报中央商讨。

山东地方督抚只是搪塞,以民生艰苦,本地难以求活,为理由不停上奏求恩,地方上民间消息,谣言大规模传播,说清庭无能,外赔巨款,对内寡恩,苛刻。

地方民间开始有人带头,引发骚乱。铁路方面以经费已出,赔钱事大,要中央出天价般的钱财补偿。

双方实在看不出诚意,经过几次拉扯搪塞,北京政治气氛,已经开始紧张,连小民都感觉到风雨欲来。

现在,李鸿章基本上已经不离开天津了,慈禧太后几次下诏,李鸿章都没有进京,只是托词生病了,无法见人,在天津静养,并不奉旨进京。

传言武卫军董迎祥部有开拔异动,唐山聂士诚部立刻连夜派出一部2000人进驻天津要冲。

不知道李鸿章是怎么谈妥的,把原来驻扎在青岛的章高元嵩武军全部调入了天津。(1897德国入侵,下令不抵抗,次年补约,但军队还在山东境内)

这一口气,就是上万人的部队进入天津。清廷中央不再胡乱调动北京周边部队。

北京和天津开始在全国各地方督抚之间,密切发电报,互相联络不停,双方都有支持,但大部分都是中立和稀泥,少有直接派军队的,只是有地方军队集结戒备消息传来。到7月份马青传消息,东北各部八旗都有异动,向南集结。

天津嵩武军2千沿铁路出关向锦州而来。

李鸿章传消息,让放宽心,派镇嵩军在大小凌河驻扎,只是简单回应东北八旗部分军队集结,还没到翻脸程度,只是互相亮肌肉,没一年准备,明年春天前打不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31危机(第2/2页)

民屯部分也就只是外松内紧,没有全面动员,只是按部就班,卫田军演练集合了一次。

今年已经过了农时,一部分老弱继续修整田地,年轻力壮开始修房子,打地窝。冬天没遮挡可不是开玩笑的。

眼看情势一触即发,紧张万分。到了8月后,却迟迟没了动静,局势又有缓和的迹象,镇嵩军也回了关内。

天津有部队回唐山,董迎祥部转移驻地到了通州。

九月,突然传消息,俄国远东舰队强行攻击了旅顺,开始有部队登陆,修筑堡垒。

据宋庆报告有个万人规模,本部不敢撤退,俄军不停发炮打其部营垒,两千多部队被围困。

不久又有消息,有一部分3000人从营口登录,占领了港口,击溃了驻军。

还没消化完,俄军远东海军登录葫芦岛,掐断了关外铁路,修建营垒,大肆破坏铁路,向五河桥出发,幸好消息传达的快,唐山派出2000人连夜赶到桥边驻防。拦住了俄军进攻,但据探子回报,敌人大肆拆解铁路,寻找可以扼守铁路线的东侧高地架设火炮,有驻守的迹象。

其海军在渤海游戈,控制海运船只,可以回内地,不许进东北。

黑龙江报告,俄国陆军分为四部分,从不同方向越过了黑龙江,绥芬河,分兵围绕整个东北发动进攻,具体人数并不清楚,但根据估算,可能超过10万人。

知道俄国野心,看到大规模移民,内战有缓和迹象,立刻就跳出来了。

接到报告,张克再也忍不住了,想集中力量打通铁路线,让关内出兵,希望宋庆余部完全放弃辽河以东部分,集中残军,回师锦州要打通唐锦铁路线。

但主帅被围困,剩下的部队拿不了主意,张克也没权利,也不确定判断是不是正确,能不能打通铁路线?打通后沿途布置防御要多少人?俄国再登录作战怎么办?守得住吗?俄国到底有多少人?做出一口吃掉东北的态势。

(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俄国和德国在欧洲一直就有联盟之势。在德国1897入侵青岛之前,他们就有密约,作为殖民时代的后起,两国在远东地区扩张,要互相扶持,支持彼此的扩张战略。

这些计划开始的时间很早,在甲午之后,清朝虎皮被破,中央虚弱软弱面孔暴露后,几乎立刻就开始了计划。

189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俄军派一部上万人随联军入侵北京,另一方面俄国远东方面军17万人,根据各个集结地点分多方向全面入侵东北。

东北满清八旗抵抗了没有?这是很简朴的东西,人们会保卫家园,他们一定抵抗了,但他们也一定被打败了。然后就是张学良式剧情,报告上级,上级补签条约。

东北下层愤怒但无用,有组织,有力量,有能力的原统治机构开始犹豫,妥协,分化。

10多万军队完全驻扎东北,是这地区的绝对的武力强权。左手握有枪,右手握有清廷的求和条约,对接本地统治机构秩序,使用东北的人力,从美国购买钢轨,这才能在数年之间就将与中东铁路完全修筑完成。

直言之原本的社会结构没变,只不过原来最高层是满清中央,下面才是东北八旗。现在东北八旗被打残,实力下降,上面加上了俄国和满清中央分享东北地方最高权力。

为了继续维持统治权力,不在乎向强者屈膝,如此后面的袁世凯,在日俄战争后,才能在日本无力,俄国败退,原本八旗军残余顺从北京清庭的情况下进军东北,但北洋本地化失败,张作霖崛起。

日本看着俄国在远东势力一跃崛起,中东铁路飞速修筑,即将要和连接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连通。缓冲地带的消失,自身的弱小,对强敌接近的恐惧,让日本在1900年后没少找俄国谈判,在但以俄国在远东势力的庞大,10多万大军,欧洲列强的自大,过亿人口的实力,国内舆论,如何会看得起日本?接受日本谈判条件?态度骄傲,很蛮横,直接拒绝。

看着俄国铁路一天天修,在远东实力一天天变强,稳固。

日本无奈才花4年时间整兵备战,于1904年开启日俄战争。

日本打赢了,但只截断了辽东半岛方向,旅顺海路进入东北的路线部分,北方黑龙江方向延伸铁路部分他是没能力截断的,这是后面日俄到日苏在东北地区,随着彼此实力的升降,到黑龙江北一线持续对抗的主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