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9钢铁

清末1895看观你好 9钢铁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9钢铁(第1/2页)

此时已经是1896年阳历11月末开始入冬天了。

张克回到家中,让张过去准备出行的衣物行李,此时都没铁路,出行不易,一不小心病了,遇到不测之险,小命都没了,如果不是前路未知,时间紧迫,没人愿意这么玩。

然后隔天到官译馆找上门去拜访苏进,李国道。

官译馆不是没有其他人能用了,但是自己刚刚受命一切还未开始,只能先找一两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前来帮忙。这两个人,张克与他们相识日久,知根知底。

知道他们没有大背景。这时代没有背景的人都想找背景。所以可以比较简单地说服他们。

张克突然有一天就不来上值了。朝廷派人说来通知,说已经被借调到其他衙门去了,但借调到哪里却没有人说。但知道肯定来头很大,只说是被上头借调走了。

此时张克来找他们商议。才知是被李中堂借调走了,被安排前去办差。问他们愿不愿意同往,自然是愿意,知道张克出身也一般,知道他是搭上了大人物,此时还不忘朋友,很感激,也信张克不会害人。

告诉他们,自己正在帮张帮中堂筹备,建造一个新的钢铁厂,用来修铁路,起步肯定很困难,问他们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关专业的朋友,愿意来帮忙的,待遇不会吃亏。不管是已经已经学成了,回到国内的,还是在日本将来回国的学弟。都可以写信前去询,朋友有推荐的也可以来,很缺人。

告诉他们时间很紧迫尽快,自己年后从南方回来,就到唐山去正式开始奠基施工,做准备,半年内从西方采购的设备一定到。明年年底前一定要有所成。

但凡出国留学的,没有不知钢铁,铁路的重要,前景远大,想有所作为的,听说了,定然会心动。

隔天去和友文碰头,知道事情已经分头安排下去了。西式军官,识字工人不提,都是有把握。

关于挖外国技工,现在根本就没法开展,人还没来呢,只是构思,储备精于此道,善于交际洋人的公关,准备钱和准备花钱让懂行的人,安排建造房子好让洋人舒服喜欢。外国技术总监的事,没眉目,没足够的国外关系,只能托人,又怕所托非人,钱是小,别误事。

采买设备,就是找人送钱,这个是最不需要担心,只是忧心时间,出差错。派人去和洋行经理沟通过了,只等洋行联系国内,传回报价,等消息就是,具体的有常年做外贸,和洋人打交道的掌柜,有专业人士,给方向就行,不用管细节。

现在缺一个主心骨,懂技术,给参考又可信的人,所以张克让等具体的细节传过来,不能定的,就拖延。反正这时代通信慢,节奏慢,买方不怕拖。

友文多上心,别停。大致了解情况后,做筛选。中国大,能做这事的却不多,托在国外有关系的人从国外挖人,友文来办。

国内有能力,人脉,懂的人,必然就在那么几个圈子,地方。

自己和友文分头去找这个人,不知道有没有的这个人。

最不济找不到,汉阳的经验要学,能挖到几人,也不白走一趟,事在人为,向前走就是了。

友文给了准备好的帖子,信。

中堂的帖子,上有大印很正式,防伪,面子大,没有进不去的地方,信是给几个地方几个能用的人,写明白了让听张克的,给帮忙,行方便,还有一个账房李全,李府心腹,负责花销,可以协调各地力量。

说好了常通过电报交流消息,也不拖拉,张克明天就走,友文到门口送别,直言保重身体,一路小心,张克倒是洒脱,只是一抱举作揖,“友文多操心,我走了”。

三人会合。直奔天津而去。到天津不急着坐船出海,去南方。而是去了一个地方,北洋机器局(天津)。

186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开始,首要目的是备战,被人随便打入北京,太耻辱了,所以要海军,陆军,洋人有的,我没有所以挨打。

买买买,我都有了,就不会被打吧?国门初开,眼光还短,所以方向是海防的船,陆军的枪炮。

开始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1874日本攻台湾,让国人有所警惕,这个一直被视为小老弟的国家有了挑战老大哥的野心吗?必须在海军方面给予压制,对海军重视程度开始提高,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分别被地方实力派控制。

1883中法战争福建海军覆灭。

南舟北马,西式造船厂大都在南方,大一点代表性的有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金陵制造局(南京)。

三十年过来了,眼光上来了,这个时期,西方的造船业升级很快。中国的造船厂也必须跟上时代。已经是铁甲舰的时代了,要造铁甲舰就必须要有钢铁厂。

1890年前后,南方才在多年筹备下开始汉阳铁厂的建设,先有了钢铁供应,下一步就是造船业升级。

所以说这个时期。南方在走产业升级的路子,而北方毫无疑问是落后了。

北洋舰队就是驻扎在北方,负责北方,京师防卫,保卫首都,背靠中央直辖,有钱,有实力。总的来说,北洋舰队是买和造两者相结合,只是买的占大部分,造的船比较小落后派不上用场,驻地有维护舰船相关设施,但造船?底子都没有。

1894北洋海军覆灭,1895马关条约一签,别说一次性重建,否则是给日本送菜,添油战术。

连赔款都拿不出来。海防空白,只能靠陆军,但看看地图,没铁路你怎么玩?军队调动,双腿和船运怎么比?李这时候大力支持,不知道内心想法,但他支持张克建设的是国防安全,鸡蛋不在一个篮子,让外国帮忙绝对也在选择之中。

但被张克动摇也是有的,时间啊!国防空虚,可不是开玩笑的。

北洋机器局,是北方陆军装备制造大本营,北方洋务的核心。

军事重地没有中堂的名帖根本就进不去,但进去以后才发现自己真是来对地方了,有大惊喜,这个地方有炼钢炉子。一共4座,设计产能20吨的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9钢铁(第2/2页)

了解后才知道,1889年为了制造长式钢质炮弹,筹议炼钢厂,向英国葛来可力夫蒿尔厂格林活厂定购全套制钢机器,并计划生产栗色火药。

1891年开始建厂,采用英式的西门士马丁炼钢炉,而正式生产钢铁。

这就是自己知道但没见过的,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西门士--马丁炼钢炉?张克好像活在梦里。一定有懂的技术工人,一定要找到他,得到他。

苏格兰裔的史迪特先生(Mr.Stewart)是兵工厂的负责人,不是总负责的,总负责的岗位官员挂名,但不懂技术,他是技术方面的老大,去见他真不容易,感觉的到,他忙的很。

张克愿意等,愿意尊重他,直到下班,聊起来才知道张克懂英语,懂西方历史,懂机械,懂工厂运作,在异国,难免有亲近感,也知道张克有地位,还是等了很久,不一会就觉得聊的投机,像张克这样有见识,能了解他的陌生人可不常见,少不了抱怨懒散的工人,没有纪律,没有知识,没有效率,谈起兵工厂,少不了对自己的自豪,没有自己真不知会发生什么。

在中国钢铁行业,没有关税,你直接面对外国同行,竞争,成本很关键。你用多少吨煤加多少吨铁矿石出产一吨钢铁?,钢铁出产比例是多少?

炼钢的流程是根据铁矿石含铁量多少?杂质多少,铁矿石经过高温,铁元素融化提炼出铁,但去杂质提纯不够,不能直接出钢。再加温生铁去除杂质提炼出钢,你技术不够,只能炼铁,练不出钢来。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必须考虑运输的成本。这时候的技术大概100吨煤炭加20吨铁矿石,出一顿铁,铁再炼钢。

所以煤炭运输成本,是你生产成本中的最重要的部分。那你的钢铁厂就一定要建在煤矿的附近,让铁矿去找煤矿。

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既有煤矿又有铁矿。然后根据你的技术,随着技术的提升,降低出钢和出铁的成本。(设备折旧,工作损耗,人员效率)

别小看这一段话,我认为这段话,决定了近代钢铁产业的兴衰,钢铁产业的兴衰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想象一下此时生活,柴米油盐,柴排在第一位,煤只有北京大城市才用的起,还是煤矿离的够近。一条漕运养活百万运输行业相关人员,你要大量使用地下的煤矿,开采,再运输,到达铁厂位置,各个环节加一起什么成本?能动起来,开始制造,我只能说利润够高,覆盖开支。

运作的人不惜工本,神通广大。

这个浅显的先发国家,只要涉足钢铁产业,就绝对明白的道理,却让近代的标志性产业中国第一家钢铁厂,投资500多万两白银的汉阳钢铁厂,再建设之前就死掉了,它注定亏损。

它伴生的是出名的大冶铁矿,不是煤矿,后来提供给它使用的平乡煤矿,距离汉阳420公里。有长江阻隔断,不能用铁路直接抵达,听说是先投产,伴生小煤矿不合格,再停产,然后再找专家去满世界找煤。

我看明白的时候,把自己都惊呆啦,卖设备给我们的英国鬼子不知道笑屁了没有,估计日本人笑屁的了。

历史不可考了,只留下叹息。

这也是张克能有底气要办一家,挣钱的钢铁厂的底气,我把厂子建在煤矿上边,煤很优质,旁边有铁矿,怎么输?

至于天津制造局的铁原来直接进口英国(千里而来?)从远方来。

后来建设了50吨的高炉产铁,一年15000吨最高,(找不到天津机器局高炉炼铁数据,但4个20吨炼钢炉,一半功率运转,是查到的,但一年几万吨的钢和铁找不到去处,机器使用?用这么多?成本问题?不扩产?不挣钱?贪污?)四个20吨的炉子,满功率运行,一天八十吨,一年25000吨的产能,北方陆军用不用的完不知道,煤矿铁矿都要外地转运,观察交通情况,原材料成本,运输,人力,损耗早就上天了,也就是中央直属军事工业,不考虑花销才敢接着干,还越干越大。

根据聊天,也就用个一半产能不到的样子。这还有啥说的?出来挖人,把炉子都挖一个回去,再求人先建一个20到30吨高炉出铁,先练手。

待了两天,看完生产流程,见了技术工人,一边派人给友文报信,一边大礼包什么的掏出来,把史迪特和最熟练的资格最老的管炼钢这片的技术总管拿下了,史迪特答应帮忙盯着确认军工厂不受影响,有替补工人,作为军工厂最重要的炼钢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离开就玩不转了。

只以为张克这个有见识的也想找个地方干个小炼钢厂挣点钱呢,从海外来的,在自己国家见得多了,太了解啦,只要玩的转,钱途大大的啊!

钱到位,大家都发财,高炉的事,也说话了,请人来帮忙建设高炉用的耐温砖,这是损耗品,从英国找人,他来办,张克出钱,工人一条龙,他搞定。

当晚几个人都有点喝高啦。

说实话这可能是张克,这辈子第一次喝醉,大醉,读书见识多了,心里压着事,放不开,强迫自己清醒。这次把自己搞不定的部分搞定,恩,钢铁厂有希望搞定了,悬着的心回去一半,高兴!放松!

第二天中午酒醒了,回信也来了:

“情况了解了,马上办,但事关陆军,要和下面的商量,要时间,确认一个人和一个炉子?”

张克回复:”确认,其他人到汉阳招募,尽快开始人和炉子的运输,开始准备唐山钢铁厂的前期建设。自己去直接去汉阳,找汉阳铁厂建设的负责人,谈完挖到人,直接就去唐山。不去其他地方了。设备采购和人员准备加速啦。”

去和史迪特道别,告诉他会有人来和他对接后续的,他是很不错的人,值得发大财,将来一定还会合作的,明年以后如果有事,去唐山可以联系到自己,也可能是自己来联系他。

隔天三人就出海,坐船直奔汉阳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