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6建言

清末1895看观你好 6建言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6建言(第1/2页)

“小子可有表字?”

“未有”

“听你之言,有爱民之心,有报国之意,虽然出海十年,但儒家的意味,也有几分,家里人教的不错,表字就叫君泽,君子有德,泽及万物,望你不忘初心。都坐,君泽你也坐,有些事你不知,让星元给你说说。”

两人一抱举,一人和张克坐了,一人说到,“清日战端再起,朝堂上,国内清醒的人都有数,只是急切间,做不了什么,想要防日,无海军不可,但去年刚签赔款,朝廷财政垮掉了,伤了元气。

无数年之功,不能恢复。

去年三国还辽,都知不怀好意,但辽东重地,不能有失。

朝廷派中堂,访问俄国,欲结强邦,以制日本,本想数十年后的事,先推推,顾住眼前,俄国却是毫不遮掩,直言要在东北修路,说什么借道,修好了,将来还不牢控东北?中堂想要拒绝,却以兵事威胁,本以为少说也有十几年推延,不想数载平静难得啊,明年俄国人就要在东北动工。

修建内地到东北的铁路,已经上奏在议啦,应该没问题,只是筹款还要想办法。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中堂出洋回来,直言需要马上就变法,但被掷闲,只忙些外交事,国内插不上手,为之奈何。”

“想我李鸿章自视甚高,主政直隶二十多载,大权在握,觉得也是做了些事,临了被破个干净,出国才知夜郎自大,想做些什么,确有无力回天之感,哎,”几乎有落泪之感。

“我也算饱学之士,身边人也多,但我无能,无能为也,君泽看遍西方国史,可有教我?”

“我观当今之世,有春秋,战国之意,秦未灭三戎,楚未灭吴越。中山,鲁国尚存,将来数百年或者归于一,也未知。

如今我国若能变法,压服日本,北拒俄国,南扩小国,未必不能一争短长,若不能变法,亡国不远,蒙元灭国数十,今西欧列强,更是强过蒙元不知多少,制地球全图,不用西法者,但有所知,未有不灭者,蒙古野蛮,不能久为,西欧之根本,稳固久远,不可有侥幸之意。

日本前车之鉴,西法,可用,国法,可变。只有拼死去做,日本变法有一语,不知我等是痴,是愚,只管一路向前奔驰。有此一往无前的决心,才能成功。只是,我观日本,要变法,必有内乱,而且是大乱,没有有力人士,控制军队压制,不能成功。

日本小国也,物产贫瘠,强国不太注意,低调发展,数十载,才能一鸣惊人。

而我有些风闻,不知真假,1853年,俄国南征奥斯曼,想获得不冻港出海口,俄国虽然是后起之辈,毕竟人口多,国土大,潜力大,英国,法国人少,地多,怕俄国抢地盘,为了遏制俄国海外扩张,发文制止,俄国不服,但开战后被英法打败,俄皇自杀,继位之君东顾,趁1860年英法入京,以调停之名,拿走了外东北,得到了海参崴,但不满意还想要旅顺,慢慢以东北为基地和英法在全球范围抢地盘。

为了堵住俄国东面之通路,洋务运动才会得到英国支持,卖给我们造船厂和军舰。

但怕养虎为患,有所限制,其实没教多少真东西?也可能是我们怠慢了,没人才,没学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6建言(第2/2页)

我归国一年找人了解过,我国的洋务没生出根须,是死物,不会生长。我在日本看到的工业有一股活力,那是不断发展的感觉,每年都在生长,压都压不住。

为什么?差别在哪里?原因两方面,专业的人才培养,成套的西式教育和关税。

最开始的工业起步技术差,底子薄,有些门类被外国货一冲,就赔钱,工厂就死掉了,缺少门类,整个体系就不能发展,如一个人,缺胳膊少腿,生来残疾,成不了大事。

关税控制,是外国套在我们头上的缰绳,有什么别人不希望我们有的产业门类,有发展可能了,就把关税一降,直接冲死,甚至还可以给卖进来的货物补助发钱,降低价格。

西方有不少国家,很多小国就是这样被玩残的,有力大国,都是工业齐全,可以控制关税,发展强处,修补短板。

教育可以引进,改革,内政可为之。关税不打仗,恐怕是真没办法,我原来的构想是,谈判把东北关税管起来,封起来,向东北修铁路大量移民,在东北引进西式教育,教育人才,尝试变法,改革政体,学美国开国的路子,东北干好了,发展三千万人,有超过日本半数的人口,把新法立起来,投钱加速把工业整全啦,然后反向改变关内,有三千万的根基,就是打仗也没人能变天。

现在群狼环绕,稳住国内,国外大体不变,不敢太刺激列强,以免酿成大变,不可收拾。

用此策,也可缓缓图之。

我只怕国内表露有振作之意,外敌来侵。内部中央乱起来,列强和日本会支持不同地方势力,分裂国家,毕竟日本,打败了我国,可以被扶持制约俄国,国小也好控制,容易压制。

而为了防止我们成为不可控制的工业国,所有工业国家都有**插手,遏制我们。”

张克也不谦虚,把所思所得说出来,供为参考,除非有更好的办法,说服自己,要不然下一步就是找人实践。而在中国,有能力去推动实行的不多,眼前就有一个。

“君泽对西学了解颇深,不是我们能比的,但国策如何实行,事关重大,你不通政务,却是要我来为之。

我久在中枢,旧友,门下众多,创办洋务多年,可以说国内懂洋务的北方多在我麾下,南方以张之洞为首。

我会先在暗中找实干之人,多方商讨,看可不可行,若都言可行,再在南北支持洋务中人宣扬。

你的想法想要实行,钱财耗费不知多少,要朝廷把东北单划异类,少说十年的支持以见成效,真是年轻人,才有如此大的手笔,但干大事不可谋于暗室,也不可急躁,正好首要之事,是修到东北的铁路,并不耽误,我会尽力,早些推行下去。

你孤身在北京,就在我这里住下,一些杂事交给友文帮你处理,以后会有很多事,需要咨询与你”

却是老人有了精力不济之态,挥手送客了,三人都站起身来,张克行了礼,随着友文出去了,相互交谈,这人却是李亲族出身,正经的得力心腹,两人都有心事,热络却少攀谈,只道来日方长,被安排住下,通知张过先回去不用等自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